近年來,產品包裝上各種“零添加”“零蔗糖”“零防腐劑”等“零字號”盛行。一些商家利用消費者對天然成分的偏好和對食品添加劑的擔憂,在包裝上大做文章,以此抬高產品“身價”,誘導消費者為溢價買單。
![]()
圖片來源:中國報道
商家玩弄“文字游戲”最常見手段是,只摘取自己沒有添加的成分進行宣傳,而商品包裝上的“0添加”所指物質各有不同。例如,一款蠔油瓶身標簽上打著“0添加”大字,但下方又有一行很小的字解釋:0%添加防腐劑(苯甲酸鈉、山梨酸鉀)。
另一常見伎倆是,故意模糊生產過程中“添加”和最終產品中“含有”的概念。亦即雖然產品標示“零添加色素”或“零添加防腐劑”,并不代表產品中完全不含有色素或防腐劑。
![]()
圖片來源:半月談
更有一些商品包裝正面大大的“0”字,其實只是商標的組成部分。或特意將“0”字涂成不同顏色,“用心良苦”引導消費者把產品聯想成“零添加”。
這也就意味著,聲稱“0添加蔗糖”不等于產品中不含有糖,可用食用葡萄糖等替代;“蔗糖含量未檢出”,不影響配料表中有“三氯蔗糖”;果汁號稱“不添加蔗糖”,可水果中天然含有果糖、葡萄糖等糖分,總含糖量甚至可能高于普通飲料……
在商家或制造虛假概念,或有意混淆成分,或故布疑陣誤導等種種“高明”伎倆面前,別說消費者稍不留神就容易上當,即便有心細細甄別也難度極大。
食品安全無小事。產品包裝上的文字游戲不僅極易在購物環節誤導消費選擇,還污名化了食品添加劑,催生“沒有添加劑=更安全”的認知誤區,讓食品行業陷入“偽健康”的惡性競爭。
針對此,近年來,國家一直從原料準入、供應鏈和末端監管方面提升食品安全水平。3月27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了50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和9項標準修改單。其中,預包裝食品標簽標準明確提出,不允許再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語對食品配料進行特別強調。相信隨著《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GB 7718—2025)于2027年3月16日正式實施,“零添加”“不添加”亂象將得到有效遏制。
![]()
新標準的發布,已經給相關商家敲響警鐘,套路難長遠,誠信是正道。食品安全的紅線不能碰、底線不能踩,邊界不能逾越、標準不能挑戰。商家讓消費者吃得明白、吃得安全、吃得放心,自身才能贏得口碑、行穩致遠。
來源:人民網評微信公眾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