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城這地方,現(xiàn)在成了俄烏戰(zhàn)場最慘烈的“絞肉機”。有媒體說,俄軍16萬大軍圍著5千人左右的烏軍打,一天傷亡就有400人,但依然繼續(xù)攻;烏軍從4萬精銳打到只剩殘部,彈盡糧絕還在死扛。這巴掌大的城市,為啥成了雙方都不肯松手的生死線?失守了又會捅出多大簍子?
![]()
先說說俄軍為啥非要死磕這塊硬骨頭,兵力和傷亡早就說明了決心。有一說法,現(xiàn)在俄軍在紅軍城砸了足足16萬兵力,光精銳海軍陸戰(zhàn)隊就來了5個旅,還有100輛坦克、260輛裝甲車撐場面,火力密度達到每平方公里300門火炮。可代價著實也不小,每天傷亡近400人,去年1月單月就賠了1.5萬人,其中7000人戰(zhàn)死,打了快一年損失數(shù)萬名士兵。
![]()
這么大傷亡還不撤,根本是沖著紅軍城的戰(zhàn)略價值來的。這城市握著五條鐵路和三條高速,是烏軍頓巴斯前線的“補給心臟”,無人機、彈藥全靠這兒送往前線。更關鍵的是,它藏著豐富的焦煤礦,又是頓巴斯防御體系的核心支柱。拿下這兒,俄軍既能掐斷烏軍頓涅茨克集群的補給線,又能打通去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的路,把各個占領區(qū)連成片。說白了,不是在打城,是在掐烏軍的脖子。
再看烏軍,明知實力懸殊還死守,實在是退無可退。防守兵力從最初的4萬精銳縮水到不足5千,最近的突圍中7次全敗,光周邊就死了190人,現(xiàn)在還被俄軍圍得只剩5公里左右缺口沒合攏。但這5千人扛著6倍甚至8倍于己的兵力硬頂,全因紅軍城是“防線命門”。
![]()
烏軍早把這兒改造成了堡壘群:民房加固成工事,煤礦巷道成了隱蔽通道,地下設施能藏兵能運彈。更重要的是,這地兒一丟,頓涅茨克防線就會被撕開大口子,周邊陣地全要被包抄。烏軍指揮官直言,丟了紅軍城的打擊比丟巴赫穆特還大,整條后勤鏈和陣線都會崩掉。現(xiàn)在就算援軍被攔在外面,損失率超40%,守軍也只能死撐。
要是紅軍城真被俄軍拿下,那俄“特別軍事行動”的目標可就邁進了一大步。最直接的是實現(xiàn)“控住頓巴斯”的核心目標:切斷烏軍補給后,能順勢猛攻斯洛維揚斯克和克拉馬托爾斯克,這兩座城丟了,整個頓涅茨克就基本到手了。
![]()
更長遠的是戰(zhàn)略主動權。俄軍能以紅軍城為跳板,向西逼近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還能瓦解烏軍的動員能力。畢竟打了這么久,烏軍后備兵源早不夠用,紅軍城的消耗戰(zhàn)正好磨掉它的有生力量。而且拿下這座交通樞紐,俄就能把占領區(qū)連起來,后勤壓力大減,談判桌上也多了硬籌碼。
不過也別把話說死,就算俄軍占了紅軍城,只要斯洛維揚斯克和克拉馬托爾斯克還在烏軍手里,俄想全控頓涅茨克還差得遠。但眼下這5千烏軍的抵抗,已經(jīng)成了決定戰(zhàn)局走向的最后防線。
說到底,紅軍城的每一寸焦土,都連著俄烏雙方的戰(zhàn)略命門。俄軍賭上兵力死磕,烏軍拼著殘部死守,這“絞肉機”里的每一聲槍響,都在改寫這場沖突的結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