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
韓杰才
《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明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的目標之一是“構建素質精良的教師隊伍體系”。青年教師是高校教師隊伍中最富活力、最具創造力的群體,是推動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教育強國和人才強國的關鍵力量。根據教師成長發展規律,青年教師處于職業生涯起步期和關鍵成長期,面臨科研壓力大、教學任務重、生活成本高、職業發展路徑不清晰等多重挑戰。如何讓青年教師“留得住”“干得好”“有奔頭”,不僅關乎青年教師個人發展,也直接影響高校師資隊伍建設的整體水平和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的戰略部署。
加強青年教師隊伍建設,尤其是從制度層面強化其待遇權益保障,既是回應青年教師群體核心關切、激發工作熱情和創新活力的務實之舉,也是筑牢教育強國根基的關鍵支撐。近日,教育部等相關部門發布《關于加強新時代高校青年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其中主要任務之一是“提高服務保障水平,營造潛心教學科研環境”,明確提出要“強化待遇權益保障”,并直面青年教師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從薪酬激勵、減負松綁、住房支持、身心健康等多個維度系統施策,體現了國家對青年教師群體的高度重視和深切關懷。作為政策落實主體,高校唯有以政策為引領、以實踐為根基,切實推動相關政策落地,方能構建高水平青年教師隊伍建設長效機制,進一步筑牢高質量發展根基。
推進薪酬制度改革,構建有競爭力的激勵體系
薪酬是吸引青年教師并讓其安心工作的基礎條件之一。建立具有市場競爭力的薪酬體系,是增強職業吸引力、穩定師資隊伍的重要基礎。《意見》提出“推進高校薪酬制度改革,擴大高校薪酬分配自主權,支持探索年薪制、協議工資、項目工資等分配方式”,旨在打破“大鍋飯”模式,推動薪酬分配向“創新能力、質量、實效、貢獻”導向轉變。
薪酬制度改革需要探索多元化、多層次的薪酬激勵模式。一是推行績效獎勵多元化,提高獎勵性績效的占比,突出“多勞多得、優績優酬”,鼓勵青年教師在教書育人和科技創新中勇挑重擔。二是拓展其他收入渠道,鼓勵青年教師參與科技成果轉化等,依法依規享受收益分成。三是擴大二級單位分配自主權,鼓勵教學實體結合自身實際與學科特色,制定各單位的教學科研業績評價與績效分配實施細則。
哈工大自2023年起全面啟動薪酬優化改革,將教師薪酬分為月度薪酬和年度薪酬。學校依據教師基本工作量完成情況核撥薪酬,學院同步制定具體的薪酬分配細則;月度薪酬主要依據當年基本工作量完成情況發放,年終薪酬則根據超額工作量和關鍵業績完成情況發放,實行“多勞多得、上不封頂”的原則。對于高水平的長聘崗教師,保障其60%的薪酬,以支持其專心致志于教學和科研工作。對新引進青年教師,實施1—3年保護機制,期間減免基本工作量考核,幫助其平穩過渡、安心發展。對從事基礎性研究的青年教師,實行長周期考核機制,營造潛心基礎研究的良好環境。
減輕非教學科研負擔,讓青年教師回歸學術本真
《意見》明確要求“減少安排青年教師從事一般行政事務性工作”,釋放學術生產力,為廣大青年教師創造嶄露頭角機會、拓展成長發展通道。
技術賦能與協同治理是減輕行政性事務負擔、回歸青年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策略。一是精簡行政流程,如建立師生服務大廳,解決師生辦事過程中遇到的“功能分散、查找煩瑣、流程復雜”等問題,實現教學、科研、人事、財務、后勤等各類事項“一站式”服務。二是用好信息化、數字化手段,通過智慧服務平臺實現事項線上辦理,同時通過數據共享和智能填報系統,減少重復性表格填寫,利用線上批閱等減輕材料報送負擔,提升事務辦理效率。三是建立專業支撐體系,各學院配備專職行政助理、教學、科研秘書,協助青年教師處理報銷、會議組織、材料報送等事務性工作。
為切實減輕教師非教學科研負擔,哈工大全面深化校務服務“一網、一門、一次”改革,打造了一站式師生服務大廳,集成22個職能部門、540余項的校務服務,實現事務“一站式辦理”,師生滿意度連續五年達到99.8%。強化智慧校園建設,升級門戶平臺和哈工大APP,將原來線下辦理的上百項業務整合到線上,實現了線上反饋、審批和全過程監督。建立“橫縱向結合”的校院兩級人才服務專員制度,為青年教師提供“一對一服務”,進行政策解讀、待遇落實、人文關懷等全方位發展指導和全鏈條個性服務,充分將青年教師從煩瑣事務中解脫出來。
保障住房等生活實際,打造安居樂業的后方環境
安居才能樂業,住房保障直接關系到青年教師的職業選擇和長期發展意愿。2024年底,教育部等七部門聯合印發《進一步加強尊師惠師工作的若干措施》提出“將符合條件的教師納入城鎮住房保障范圍”。今年《意見》又進一步強調“將符合條件的青年教師納入城鎮住房保障范圍”,這是國家層面對高校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住房問題的制度性回應。
高校應積極借助當地保障房政策和省市人才政策,為青年教師配租省市級人才公寓,協助青年教師申領租房補貼、購房補貼或安家費落實,并在學校層面不斷探索完善校內周轉房動態管理機制,優先保障新進青年教師基本居住需求。通過校地協同,充分整合資源,逐步構建“租、補、售”多層次支持體系,切實緩解青年教師住房壓力。
為滿足學校教師的住房需求,哈工大在校園周邊新建學校歷史上規模最大2700余套的人才公寓生態棲息地“工大嘉園”,并配套建設了商超、生活服務、休閑餐飲、運動健身、科創辦公等設施,全方位滿足青年教師科研、學習、生活、消費、娛樂的一站式需求,這不僅顯著提升了教師的生活質量,也極大增強了高校吸引和留住人才的能力,為構建穩定、可持續的青年人才發展生態提供了堅實支撐。
關注身心健康,提升職業幸福感與歸屬感
《意見》強調“關注身心健康,定期組織體檢,提供心理健康服務,豐富文體活動”,體現了對青年教師的全面關懷。
高校可在學校醫院或定點醫院的協助下,基于定期體檢,構建“體檢-提醒-跟蹤-服務”的全鏈條閉環管理體系,通過健康追蹤服務提升青年教師健康意識,促進其體質健康。依托心理服務中心,為青年教師開通心理咨詢熱線,舉辦壓力管理、情緒調節等主題講座,提供專業心理支持。充分發揮工會等群團組織紐帶作用,組織聯誼、學術沙龍、戶外拓展等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促進青年教師間的交流與融合。
哈工大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健康學校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建立教師健康狀態跟蹤服務體系。對教師體檢套餐進行提檔升級,并對檢查項目形成常態化分析,持續提升健康管理服務的科學性與針對性。積極開展健康促進活動,定期舉辦健康講座、義診活動,普及疾病預防知識。為青年教師提供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全時段的心理咨詢服務,開設音樂解壓、情緒宣泄等減壓工作坊,全力夯實青年教師身心健康基礎。
《意見》中關于“強化待遇權益保障”的要求,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對青年教師群體的深切關懷。青年教師待遇保障政策的落地,不是簡單的福利發放,而是人才生態的系統培育,本質是對高校人才戰略的一次重構。當薪酬體系匹配人才價值,當生活服務解決后顧之憂,當身心健康得到切實守護,青年教師方能心無旁騖開展工作,為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持續貢獻智慧和力量。
(作者系哈爾濱工業大學校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