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近立冬,走進山東泰安市邱家店鎮姚家坡村,布料的摩擦聲、機器的運轉聲,盡顯小村莊的勃勃生機。來來往往的大貨車穿梭在村中,一批批秋褲由這里發往全國各地。
村民孟兆義正埋頭坐在縫紉機前,為秋褲鎖松緊帶。他和妻子從事秋褲生產已經15年,見證了村里秋褲產業的發展。
從原來的腳踏縫紉機到現在的自動化縫紉機、裁剪設備,從線下買賣到線上銷售,秋褲生產給姚家坡村帶來不小的變化。全村380戶村民,有160多戶從事針織產業,年產秋褲達8000萬條,產品不僅暢銷國內,還遠銷俄羅斯等國家。
上世紀80年代起,秋褲生產開始在村里普及。到了90年代,村里幾乎家家戶戶都在生產秋褲,一度導致產品滯銷,從事秋褲生產的村民銳減。從那時起,村里開始整合零散的家庭生產模式,引導村民分工合作,織造、印染、裁剪、制衣、銷售……一條合作的產業鏈逐漸形成,產品類型也不斷豐富。
村民劉玲是從父輩手中接過的秋褲加工生意。在劉玲家的生產車間,工人們正忙著裁剪布料、縫制拼接。
“7月到10月是旺季,多的時候一天能賣幾萬條。”劉玲家生意不錯,但她沒有停止對產品迭代的探索,除了在原料上下功夫,還不斷更新款式和花色,在追求暖和、舒適的同時,也緊跟時尚潮流,滿足年輕人的審美等需求。
經過多年發展,姚家坡村已形成織造、印染、裁剪、制衣、銷售的完整產業鏈,建成泰安市神山針織大市場和針織服裝原材料集散基地。
發展中的姚家坡村,帶動周邊村莊1600余人就業。不少因需要照顧老人、孩子,無法外出務工的村民,可以實現家門口就業。
前些年,隨著訂單量、銷售量的提升,市場需求逐漸多元化,村里的秋褲生產也面臨轉型的抉擇。
村民金紅岳是較早轉型高端定制生產的加工戶,其家中已擁有符合高端定制標準的織布車間。然而,轉型的過程并非一帆風順。金紅岳告訴記者,當初選擇做高端定制,也是為了適應市場的多元化需求,但轉型有個過程,要通過品質來穩定客源,相信市場銷量會越來越好。
11月1日,鎮里在姚家坡村隔壁的王林坡村舉辦了第一屆秋褲文化節,金紅岳把自家生產的秋褲帶到了王林坡村的網紅街售賣,銷量不錯,同去售賣的還有姚家坡村的其他加工戶。記者了解到,邱家店鎮聯合“文旅特色村”王林坡村與“秋褲產業村”姚家坡村,將秋褲變身為旅游商品,探索“文旅搭臺、產業唱戲、跨村聯建”的方式,也拓寬了姚家坡村秋褲的銷售渠道。
這些年,姚家坡村也在探索更多發展方式,來推動秋褲生產相關產業發展。
面對增加廠房面積、推動設備升級、擴大生產規模等需求,姚家坡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石西軍介紹,村里正推進產業園建設,今后還將統一品牌、提升質量,對接龍頭企業,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
姚家坡村的故事,也是泰安市紡織服裝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2022年,泰安市組建紡織服裝產業鏈,目前全市共有紡織服裝企業2000余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45家。
《 人民日報 》( 2025年11月06日 07 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