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如何度過大學才算是有意義呢?
這是最近一個剛上大學的同學問我的問題。其實,“有意義”這件事情,很難用一個量化的標準去判斷什么叫有意義、什么叫沒意義。
絕大部分人可能會告訴你,大學期間要儲備很多的技術棧,從大學開始就要好好學習之類的。我個人有一些不太一樣的建議。
首先第一點,從剛上大一開始,大家一定記住,大一的時候,我的建議是“常在外玩”。你怎么開心怎么來,該怎么玩就怎么玩。任何你好奇的、想做的事情,高中沒來得及做的事情,都可以拿大量的時間去做,去體驗,去感受,這個東西對你的影響不會很大。
如果你在大一期間就開始說“我要開始好好學習、好好儲備”,那么上到大三大四的時候,你可能就疲了。所以我還是建議大家要好好體驗一下自己的大學時光,不要因為大學只有一次,之后不可能重新回到大學再讀一遍,這不現實。
所以我覺得大一該玩就玩,沒關系。但是玩的前提是什么?別掛科。你別玩得開心了,到最后考試不及格,還要復讀,這肯定是不行的。
從大二開始,你要嘗試著收心了,要開始做你的職業規劃了。也就是說,從大二開始做好選擇和衡量:我到底要找什么方向的工作?要找到這個工作,我大概要儲備什么方向的能力和對應的技能。這個時候一定記住,如果有可能,你可以找你的師哥、師姐或者親戚朋友,問問他們的建議或意見。但他們的建議也沒必要全聽,最起碼它是一個很重要的參考。
比如說拿計算機專業來說,大學畢業之后我要進大廠、進國企、進央企,或者去國外,不同同學的想法可能不一樣。那么你要了解你所對應的方向,對于你而言是不是適配的。
同樣的,你要考慮好,想要達到這樣的目標、這樣的崗位,應該做什么樣的準備。所以從大二開始,你要著手去做這件事情,而且要盡快確定下來。比如說用一個月時間思考要做什么,一個月之后,就要開始進行技術的儲備和對應的沉淀了。
有人說,老師,明明我在大四的時候才要參加校招,為什么要從大二開始準備?
因為你在大學期間還有很多課程,不可能讓你每天有5到8小時這么去學習,所以越提前越好。越提前,意味著你能夠學習和儲備的東西會更多,這樣你到時候面試、寫簡歷,都會有東西可以寫。所以從大二開始,要逐步增加個人技術的儲備,無論是技術的寬度、深度,還是體系性,都要開始進行儲備。
大三你可能就要進入到高三那種狀態了,開始踏踏實實每天至少8小時泡圖書館(當然有課的情況下除外,沒課的時候至少保證6到8小時在圖書館)。學什么東西?還是那句話,找到你的就業方向。
比如說我要做Java開發工程師,那就要從基礎語法、框架、數據庫、微服務、分布式項目,到操作系統、計算機組成原理、數據結構與算法等各個層面,瘋狂地開始進行對應的補充。這樣你在參加秋招的時候,就不會那么慌。
同樣的,在大二升大三、大三升大四的暑期,有機會的話,要盡可能找一些實習。但如果只能找小公司實習,我覺得就沒必要去了;如果能進到更大的公司、更大的平臺實習,還是要去的。
所以大家一定要記住大學里面怎么做:大一玩就好了;大二開始學習,時間可以少一些,比如每天四個小時;從大三開始,每天至少6到8小時的學習時間。
只有這樣,你在秋招的時候才不會慌,而且經過這么長時間的技術儲備,那個時候你的底氣、信心都會很足,無論面什么公司,都可以去嘗試挑戰一下。而且大概率情況下,如果你真按照這樣的時間把控去做,肯定能拿到滿意的offer。
這是一個粗力度的劃分。至于說這么做有沒有意義?我覺得是這樣:你能拿到滿意的offer,能拿到滿意的薪水,這個東西就有意義;你大學上了4年,畢業之后找不到工作,這件事就沒意義。所以這個過程中,就看你自己怎么去做取舍了。我的建議是拿一年時間來玩,拿兩年時間來學習,這樣對你是最適配的。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