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一名IP為貴州的網友發布的視頻引發關注。視頻中有上百號人,通過肩扛的方式,把一整座木屋搬起,整座房屋被搬移。
![]()
▲現場畫面截圖
為防止房頂瓦片掉落砸到搬家的人,村民提前把房頂瓦片取下,碼放在一旁。視頻顯示現場有數百人在接力,男女老少齊上陣。
![]()
▲現場畫面截圖
11月6日,瀟湘晨報記者獲悉,這一幕發生在貴州榕江縣的平寨村。平寨村村支書吳先生告訴瀟湘晨報記者,這座木屋已經修建了二三十年了,搬走是為了在原址修建新房。“我們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需要幫忙的話,我們全村都去。”吳先生告訴記者,11月5日搬家一共去了二百多號人,都是村民。“我們這里很重情義,搬好后請全村吃飯。”
吳先生告訴記者,此次被搬動的房屋約有6噸重。將舊的木屋搬走后,會在原址修建新木屋,舊木屋還會暫住。木屋與磚頭修建的房屋不一樣,通常不需要挖地基,這也是為什么能通過人工將其搬起,只需把空地處理平整,木屋則不會傾斜。
![]()
▲現場畫面截圖
記者查詢發生,這種把整座木屋“打包搬走”的習俗在貴州流傳已久。今年2月,在貴州都勻市墨沖鎮拉海村,有一戶村民搬家便是采用了這種方式。拉海村村支書兼村主任趙久軍在此前便介紹道:“在我們當地,人力搬移木房的方式已傳承數百年,這種方式對木屋的主體框架結構影響微乎其微,安全性極高。”
![]()
▲此前貴州都勻市墨沖鎮拉海村搬木屋畫面
此外,據貴州省文旅廳官方公眾號消息,貴州苗族工匠所建筑的吊腳樓,每棟都暗藏152種榫卯機關,通過精妙組合形成可拆卸的模塊化結構。立柱上的榫眼如同生物關節,穿枋插入后形成天然抗震結構。
瀟湘晨報記者 于韜
爆料、維權通道:應用市場下載“晨視頻”客戶端,搜索“報料”一鍵直達“晨意幫忙”平臺;或撥打熱線0731-85571188。政企內容服務專席1917669965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