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小卡片關注一下,記得星標!
我是槽三刀,一個喜歡吐槽的布衣青年!
近日,群眾沒有事就不能進鎮政府大院的新聞,引發了網友的廣泛關注。
![]()
根據半月談記者暗訪報道,東部某市及長三角部分鄉鎮政府在門口設置道閘、崗亭,張貼須知明確“外來人員需持證件登記、經同意方可進入,無事者禁入,節假日非工作人員一律不準入內”。
記者暗訪時欲找鎮領導,遭門衛、辦公室及信訪接待中心多重拒絕,工作人員直言“政府大院不是公園,沒事別亂進”。
基層政府稱此舉是出于安全顧慮,且認為信訪、便民服務中心可承接辦事需求。
目前,被曝光鄉鎮已表態整改,優化來訪處理機制。
三刀認為,那些帶有“人民”二字的單位,比如“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這些本該彰顯與人民的緊密聯系,卻在不少地方成了“人民難進”的場所。
當然,人民醫院是除外的。
其實之前也有關類似的情況,雖然只是有人想進去借個廁所用,卻依然被保安以“無事不得入內”為由拒絕。
這樣的反差,不僅讓“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顯得有些蒼白,更讓老百姓感覺到心寒。
還有人提到在進入“法院”時,被要求脫外套、掏口袋,連隨身物品都要仔細檢查,好像每一位辦事者都成了“潛在的威脅”,這種過度的戒備,讓“人民”二字失去了原本的溫度。
除此之外,還有辦事過程中一些相關部門的推諉與刁難,更讓老百姓倍感無奈。
有時候為了開一份簡單的身份證明,在多個部門間奔波,這個部門說“歸那個部門管”,那個部門又說“需要先找村里蓋章”,兜兜轉轉好幾圈,最后還是托了熟人打了個電話才能辦完。
還有人辦理暫住證時,不僅要經過層層登記,還被要求提供各種無關的材料,即便材料齊全,也需等上數日,最后無奈之下送了兩包煙,事情才得以順利解決。
![]()
更令人深思的,是這種“進門難”背后的隱性問題。
有些鄉鎮干部平日里很少下村,多數時間待在辦公室,即便上班也都是在處理文件、開會,與群眾的接觸幾乎很少,長此以往,對群眾來訪自然就會產生抵觸情緒。
所以,也就有了現在的“門難進”的情況。
不可否認,相關單位設置門禁也是為了安全,但我想說的是,安全與服務百姓并不是對立存在的,甚至那些敞開大門的地方,不僅沒有出現混亂,反而贏得了大家的好評。
當然大家也不苛求能隨意進出,只是想在需要辦事、需要反映問題時,能順利進門,能見到負責人,能得到一個明確的回應。
總之,鎮政府的大門不該是一道隔絕百姓的墻,而應是一座連接干群的橋。
我們希望有人內急時能順利借到廁所,希望有人辦事時能少跑幾趟路,希望有人想反映問題時能見到領導。
因為只有這樣的鎮政府,才能配得上“人民”二字。
文章最后,希望相關單位能秉持“為人民服務”的初心,在群眾來訪時,不要再擺出“高高在上”的姿態。
而這一切,都要從打開大門開始。
點擊上方小卡片關注一下,記得星標!
鄭重聲明
文章素材來自官方媒體,作為自媒體創作者,始終本著客觀、理性的態度進行時事的相關評論,無不良輿論引導。
此外,對于事件的真實性,自媒體創作者很難把控,所以也請大家理性閱讀。
另,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