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類的人工繁殖就是在人為的控制下,使親魚達到性成熟,并在人為的生理、生態因素調節下,使其產卵、受精、孵化而獲得魚苗的一系列過程。進行魚類的人工繁殖首先必須了解魚類生殖的生物學基礎知識,掌握魚類生殖生理及繁殖習性,才能順利地搞好人工繁殖。
魚類的人工繁殖主要決定于魚類性腺的發育狀況,而魚類性腺的發育又具有一定的規律性,這個規律性又通過性腺發育各階段的特點顯示出來。魚類的人工繁殖主要是以這個規律為理論依據,采取一系列催產繁殖措施,創造適應魚類繁殖的人工環境,達成生產目的。
![]()
一、魚類性腺發育規律
(一)性腺分期
魚類的性腺位于鰾的側方,緊貼在體腔膜上,是由體腔頂壁所長出的兩個突起(生殖褶)所演化而成的。人們為了觀察鑒別魚類性腺生長、發育和成熟度,把性腺生長發育過程劃分為若干階段,稱為性腺的分期。根據性腺的外觀和組織學切片觀察,可將性腺分為6期。
![]()
1.卵巢的分期
(1)第Ⅰ期卵巢。主要細胞處于卵原細胞繁殖期向初級卵母細胞小生長期過渡的階段。此期,肉眼不能分辨雌雄,只能見到一對透明呈淡肉色的細線;寬約1mm。
(2)第Ⅱ期卵巢。主要的卵細胞為小生長期的初級卵母細胞。此期,已能肉眼分辨雌雄,一般為肉色透明或不透明。肉眼看不出卵粒,卵巢表面有毛細血管分布;寬約1cm。
(3)第Ⅲ期卵巢。主要的卵母細胞處于大生長期階段,卵黃開始積累初級卵母細胞。這時的卵巢呈青灰色,肉眼已能分辨卵粒,但相互連成一塊,不能分裂,血管分布明顯,寬度約2cm。
(4)第Ⅳ期卵巢。主要的卵母細胞為處于卵黃充盈階段的初級卵母細胞,卵巢的體積大呈長囊狀,充滿整個腹腔,占體重的15%~20%;卵粒大而飽滿,已能分裂,呈小米粒大小;卵巢一般為青灰色,但也由于營養不同而呈現其他顏色,如淡灰黃色或棕黃色;寬4~5cm。
(5)第Ⅴ期卵巢。卵從濾泡中分離出來,成為成熟卵;卵粒透明如玉,卵子粒粒分離;血管膨脹,大量的卵進入卵巢腔;卵粒處于流動狀態,輕壓腹部,有卵那粒從生殖孔流出,卵巢松軟。
(6)第Ⅵ期卵巢。此期為產過卵不久或退化吸收的卵巢。卵巢中有過分成熟而末排出的卵粒,呈現白濁的斑點;卵巢表面血管充血,顯示出淤血狀,呈紫咖啡色。
![]()
2.精巢的分期
(1)第Ⅰ期精巢。透明緊貼體壁,肉眼不能辨別雌雄。原始的生殖細胞經過分裂形成精原細胞,個體較大。
(2)第Ⅱ期精巢。細帶形,半透明或不透明,血管不顯著,寬度2~4mm;精原細胞增多,排列成束群。此期為實心的壺腹階段,壺腹間有結締組織分隔。
(3)第Ⅲ期精巢。細帶形,一般有筷子粗細,粉紅色或淡黃白色,表面具彈性,血管明顯。
(4)第Ⅳ期精巢。有大拇指粗細,孔白色,表面有皺紋;寬度約2cm。壺腹的精小囊由一群初級精細胞、次級精母細胞、精子細胞所組成,呈活躍的分化與分裂,易與其他各期區別。有的囊腔中也有少數精子,但不占優勢。
(5)第Ⅴ期精巢。精巢豐滿,乳白色,已達到完全成熟,表面凸凹不平,皺紋加深;各壺腹中充滿精子,輕壓腹部,可有大量的乳白色精液流出。此外,尚有精子細胞及向精子變態的各階段細胞,也有少量的各早期階段的細胞。
(6)第Ⅵ期精巢。此期為排精以后的精巢,枯萎縮小,擠不出精液;細帶狀,淡紅或粉紅。精小壁只剩下結締組織及少量的初級精母細胞和精原細胞,囊腔及壸腹中有尚有殘留的精子。
![]()
(二)雌魚體內卵細胞的發育
卵細胞發育是從卵原細胞開始,逐步發育為成熟的卵子。卵細胞發育需要經過3個時期:卵原細胞的繁殖期、卵母細胞的生長期、卵子的成熟期。
1.卵原細胞的繁殖期
在這一過程中,卵原細胞反復進行有絲分裂,使卵巢內的卵原細胞數目不斷增加,經過若干次分裂后,卵原細胞就停止分裂,開始長大,向初級卵母細胞過渡。此階段的卵細胞稱為第Ⅰ時期的卵原細胞,以第Ⅰ時期的卵原細胞為主的卵巢稱為第Ⅰ期卵巢。
2.卵母細胞的生長期
此期可分為小生長期和大生長期兩個階段。
(1)小生長期。在這一階段,卵細胞從卵原細胞開始,由于原生質不斷增加而使初級卵母細胞的體積顯著增大,所以也稱為原生質生長期。此時期的后期,卵膜外面長了一層扁平的濾泡上皮細胞,小生長期到了單層濾泡上皮細胞的形成即結束。處在小生長期的初級卵母細胞稱為第Ⅱ時期的初級卵母細胞(以第Ⅱ時期初級卵母細胞為主的卵巢稱為第Ⅱ期卵巢)。主要養殖魚類性成熟以前的個體,其卵巢均長期地停留在第Ⅱ期,而這個時期各種魚停留的時間有長有短,即使是同種魚,處在不同水域條件下,停留的時間也不一樣。
(2)大生長期。由于進入初級卵母細胞的營養物不能完全同化為卵內的原生質,在原生質中逐漸出現微細的卵黃顆粒,這就是大生長期的開始。大生長期是初級卵母細胞的營養物質積累期。根據卵黃積累的狀況和程度,又可分成兩個階段,即卵黃積累階段和卵黃充盈階段。
①卵黃積累階段。這一階段的主要特征是初級卵母細胞體積增大,細胞內緣出現液泡,這是卵黃積累開始的征兆。與此同時,卵巢增厚,出現放射帶,濾泡上皮細胞分裂成兩層。這一階段的初級卵母細胞稱為第Ⅲ時期初級卵母細胞(以第Ⅲ時期初級卵母細胞為主的卵巢稱為第Ⅲ期卵巢)。
②卵黃充盈階段。初級卵母細胞進入充盈階段的主要特征是卵黃在液泡內外先后積累,并充滿全部細胞質部分,這時卵黃積累宣告結束。這一階段的初級卵母細胞已趨于成熟,此時期的初級卵母細胞稱為第Ⅳ時期卵母細胞(以第Ⅳ時期初級卵母細胞為主的卵巢稱為第Ⅳ期卵巢)。
卵子發育中的生長期比較長,初級卵母細胞達到發育過程中的最大體積,比卵原細胞的體積要增大幾十倍乃至上百倍。
3.卵子的成熟期
初級卵母細胞大生長期完成以后,其體積不再增大,而進行核的成熟變化,故稱為卵子的成熟期。此時期的主要特征是細胞核極化,核膜溶解,并進行兩次成熟分裂,即減數分裂和均等分裂。在此過程中,初級卵母細胞進行一次減數分裂,成為次級卵母細胞同時放出第一個極體,次級卵母細胞染色體為單倍體;緊接著次級卵母細胞又開始進行第二次成熟分裂,形成一個卵細胞并再釋放一個極體(第一個極體此時也均分為兩個極體)并停留在分裂中,通常把這個過程稱為成熟。卵子成熟與一般生產上所謂“親魚已成熟”的含義不一樣,親魚已成熟指的是親魚的卵巢已發育到第Ⅳ期,能夠進行人工催產。總之,一個卵母細胞可以形成一個成熟的卵細胞和3個極體。
在卵子的成熟變化中,卵巢的濾泡破裂,從固著狀態的初級卵母細胞向流動狀態的次級卵母細胞過渡,即次級卵母細胞從卵巢的濾泡中解脫出來,成為游離流動的卵子,就是通常所說的排卵。注意:這里的排卵與產量有區別。
成熟期進行得很快,僅數小時或數十小時即可完成。成熟流動的卵子稱為第Ⅴ時期的次級卵母細胞(此時的卵巢為第Ⅴ期卵巢),卵細胞這時具有受精能力,這時條件適宜可進行產卵。
主要養殖魚類性成熟的親魚,在良好的生理生態條件下,卵巢由第Ⅳ期向第Ⅴ期過渡后便可產卵,產卵后的卵巢稱為Ⅵ期卵巢。
如果第Ⅲ、Ⅳ期的卵母細胞得不到進一步的發育成熟至排卵,或已成熟而錯過產卵的適宜季節,卵母細胞就要退化而被吸收。在卵母細胞的退化吸收過程中,由于卵巢濾泡上皮細胞分泌物的作用,會使卵膜破裂、溶解,隨之核質與細胞質融合,因濾泡上皮細胞的吞噬活動而轉送回母體。整個吸收過程持續的時間很久。在卵母細胞開始被吸收的同時,新生一代的卵原細胞又開始發育生長。在吸收結束時,卵巢又回到第Ⅱ期。
![]()
四指馬鲅親魚性腺(Ⅳ期):左.卵巢;右.精巢。圖源作者:區又君,謝木嬌等
(未完待續)
來源:西南漁業網。作者:梁洪。
(備注:本網易號"養魚第一線"歡迎您的光臨!本文原創僅供參考和交流!內容和圖片大多來源于網絡資料,如有異見請告知,侵權可刪,歡迎指正和留言討論,如有不同見解或者內容補充請私信或留言或評論分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