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軍補給遇到困難,彭總當著周總理的面拍桌子,他心疼前線的士兵!
1951年2月24日,中央軍委擴大會議上,會場給人的感覺非常嚴重。剛從抗美援朝前線趕回的彭德懷元帥,眉頭緊鎖,目光里滿是壓抑的焦灼。彼時,第三次戰役剛剛結束,志愿軍雖取得節節勝利,戰線卻一路向南延伸,后勤補給的難題也隨之暴露在所有人面前。
美軍憑借絕對的空中優勢,對志愿軍運輸線展開了瘋狂轟炸。鐵路、公路被反復摧毀,運輸車輛和物資在途中屢遭襲擊,能成功送往前線的補給寥寥無幾。前線戰士們面臨著難以想象的困境:寒冬臘月里,許多人還穿著單薄的棉衣,甚至光著腳作戰;糧食供應嚴重短缺,常常一天只能分到幾把炒面,就著雪水咽下;武器彈藥也捉襟見肘,不少戰士只能靠繳獲補充裝備,非戰斗減員人數與日俱增。
彭德懷在會上沉聲講述著前線的艱難處境,話音剛落,會場里便響起了一些議論。有干部面露難色,訴說著新中國剛成立的困境:百廢待興,工業基礎薄弱,國內恢復生產、安撫民生同樣面臨諸多挑戰。
這些話像一根導火索,瞬間點燃了彭德懷心中的怒火。他猛地拍案而起,聲音震得會場嗡嗡作響:“這也困難,那也困難,你們去前線看一看,戰士們吃的什么,穿的什么!”怒火中,是元帥對將士們的疼惜,“他們在冰天雪地里浴血奮戰,為誰犧牲?為誰流血?難道國內就不能克服困難嗎?”這聲怒吼,字字千鈞,戳中了在場每個人的心底。
彭老總的發火,不是意氣用事,而是對前線將士的深情牽掛,是對后勤保障的迫切期盼。這一怒,讓所有人都清醒地認識到,后勤補給就是志愿軍的生命線,再也不能有任何推諉和拖延。
會議結束后,中央迅速行動起來,將志愿軍后勤工作提升到戰略高度。不久,周純全被調任東北軍區后勤部部長,專門統籌前線物資供應;志愿軍后方勤務司令部正式成立,構建起專業化的后勤保障體系。運輸部隊克服重重險阻,在槍林彈雨中開辟出“鋼鐵運輸線”,糧食、軍裝、彈藥等物資源源不斷送往前線,為后續戰役的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