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35年,高歡外出征戰,14歲的長子高澄趁夜摸進庶母房間,只見對方面露潮紅地對他說道:“妾身等了你許久了!”
夜幕低垂,東魏都城鄴城的渤海王府中,一個年輕身影悄悄穿過回廊,年僅14歲的高澄,當朝權臣高歡的嫡長子,輕輕推開了庶母鄭大車的房門。
那位曾經是北魏廣平王元悌妃子的女人,此刻正面露潮紅地望著他:“妾身等了你許久了!”
高澄出生于北魏正光二年,是高歡與正妻婁昭君所生的嫡長子,他自幼聰慧過人,能言善辯。
十歲招降猛將,十一歲出使洛陽,十二歲政治聯姻,十五歲就能輔政理政,說是“天選接班人”也不為過。
這些常人難以企及的成就,早早預示了這個少年不凡的政治天賦。
高歡對兒子寄予厚望,經常讓他參與軍國要務的籌劃,每次談論時事政務,高澄總能對答如流,并且詳加剖析,絲絲入扣,令高歡十分賞識。
十二歲時,高澄迎娶了東魏孝靜帝元善見的妹妹元仲華為妻,這樁政治婚姻進一步鞏固了高氏家族與皇室的關系。
公元535年,高歡外出征討山胡,十四歲的高澄留守鄴城,正值青春年少的高澄,與年輕貌美的庶母鄭大車相遇了。
鄭大車出身滎陽鄭氏,是北魏廣平王元悌的遺孀,元悌在河陰之變中遇害后,她在鄴城守寡,被高歡看中納為側室,年輕貌美、出身名門,正是那種“看一眼就惹禍”的角色。
高澄抵擋不住鄭大車的誘惑,兩人很快走到了一起,他們不知道,這段禁忌關系早已被侍女們看在眼里。
當高歡得勝歸來,還未踏進王府,就有侍女前來告發世子與鄭夫人的不倫之戀,高歡震怒不已,命人查證,更多細節浮出水面。
盛怒之下,高歡掄起棍子狠狠打了一百多下,邊打邊罵:“你這個畜生,沒見過女人吶!今天我就打死你個混賬東西”,隨后他將遍體鱗傷的高澄關進監獄,連高澄的母親婁昭君也被軟禁。
高歡對高澄失望透頂,甚至開始考慮改立爾朱英娥剛生的兒子高浟為世子,高澄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急忙向父親的好友司馬子如求助。
司馬子如深知高歡的脾氣,他采取了一套巧妙的策略,他先來到王府,假裝不知情,請求見婁昭君。
得知事情原委后,司馬子如首先與高歡共情:“實不相瞞,我兒子也跟我小妾有緋聞”。
接著,他細數婁昭君對高歡的恩情:“王妃是大王您的結發之妻,當年您發跡,婁家功不可沒…當您被打的體無完膚,也是她在床邊端水端藥”。
司馬子如一語道破關鍵:“說到底,王妃、世子跟您才是一家人,鄭夫人,不過是小草一般的小妾,何況,奴婢的誣陷不能深信啊”。
高歡終于動搖,讓司馬子如重新調查,司馬子如威逼利誘,讓作證的侍女改口,告發的婢女上吊自殺,他告訴高澄:“男子漢怎么可以害怕威逼而自己誣說自己呢?”
最終,高歡釋放了婁昭君和高澄,一家人團聚時,婁昭君母子一步一叩頭,高歡也含淚迎接他們,一場可能顛覆高氏政權的危機,就這樣被化解了。
天平三年,十五歲的高澄入朝輔政,他通過改革官員選舉制度,懲治貪賄,整頓吏治,制定法律等手段,迅速確立了權威。
從那以后,高澄的行事風格變了,他不再是那個意氣風發的少年,而是一個政治手腕極其老練的權臣。
他十五歲時,正式入朝執政,他不按祖制選官,打破門第限制,誰有才,誰能干,就能上位,他親自征召寒士,任命崔暹為御史,整頓吏治,痛打貪腐。
他主持編纂的《麟趾格》,是北齊法制的雛形,政令貼在大街上,百姓可以自由評論,放在今天,這種“官民交流”的姿態,堪比現代政府的“開門納諫”。
他不是在“救贖自己”,而是在用鐵血和制度,為自己重建政治信用。
高澄的權勢很快超過了東魏皇帝孝靜帝,他對皇帝毫無敬意,甚至當面呵斥:“你這是反了么?”皇帝也不是吃素的,當場懟回去:“謀反的一直是臣子,不是皇帝。”
兩人的關系徹底破裂,皇權名存實亡,高澄坐鎮晉陽,調兵遣將,處理南梁侯景叛亂,收復兩淮,軍政一把抓。
他甚至已經開始準備改朝換代,接受群臣勸進,北齊的皇位,就差最后一步,而這一步,卻被一個廚房里的廚子給終結了。
高澄死后,其弟高洋繼承了他的事業,迅速逼迫東魏孝靜帝禪讓,建立北齊政權,追謚高澄為文襄皇帝,廟號世宗。
當年與高澄有染的鄭大車,經歷風波后仍然寵眷不衰,后來為高歡生下第十四子高潤。
而高澄的六個兒子中,最著名的當屬第四子高長恭,那位以面具遮面、勇猛善戰的蘭陵王。
一段年少時的風流韻事,險些改寫了北齊的建國歷程,權力與欲望的交織,在這位北齊奠基者的生命中,刻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記。
信息來源:北齊文襄帝高澄——邯鄲歷史人物 澎湃新聞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