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滿載謝意的錦旗,11月4日被送至漯河市召陵區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王佳麗手中。贈送錦旗的是一名高中生馮某,這面錦旗標志著一起涉及未成年人房產繼承的返還原物糾紛案件得以圓滿解決,充分體現了司法力量在守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中的關鍵作用。
![]()
該案原告馮某系未成年人,父母不幸相繼離世,遺留有一套房產。該房產在馮某母親生前已過戶至其姐姐劉某名下代為持有。此后,馮某發現該房產又被劉某轉移登記至其兒子孫某名下。作為法定繼承人,馮某在其叔叔作為指定監護人及法律援助律師的協助下,以返還原物為由,將劉某、孫某訴至召陵區法院,請求判令二被告返還房產并過戶至自己名下。
案件受理后,承辦法官高度重視,立即細致查閱卷宗,深入剖析案情。考慮到原告父母雙亡、財產可能遭受侵害的特殊情況,此案的處理結果直接關系到一名未成年孤童的未來生活保障與情感依托,意義重大。基于原、被告雙方的親屬關系,為避免簡單判決可能導致的親情徹底決裂,法院在審理過程中同步采取財產保全措施,及時查封了涉案房產,并在發現該房產存在抵押貸款后,迅速對被告的其他相應財產進行了查封。
在查明案件事實的基礎上,承辦法官兼顧被告方在歷史上可能存在的情感與勞動付出,從優先保護未成年人權益、努力維系和修復親情、力求案結事了的角度出發,多次組織雙方當事人進行調解。調解過程中,法官一方面向被告方明晰相關法律規定及其法律責任,另一方面則從親情倫理入手,引導雙方互諒互讓,妥善解決房產歸屬問題。最終,雙方當事人達成一致調解意見:被告劉某、孫某配合將涉案房產過戶至原告馮某名下。至此,這起可能致使親情破碎的糾紛,在法院的傾力調解下成功化解。
案件順利辦結后,馮某在其叔叔、嬸嬸的陪同下,專程來到法院送上錦旗和鮮花以表感激之情。“非常感謝法院,孩子的合法權益終于得到了保障!”馮某的叔叔嬸嬸激動地表示。
“未成年人是祖國的未來與希望,需要法律為其健康成長保駕護航,法院永遠是未成年人權益保護的堅強后盾。”王佳麗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召陵區法院將繼續聚焦未成年人權益保護領域,充分發揮審判職能,著力化解矛盾糾紛,在堅持公正司法的同時,注入溫暖的人文關懷,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構筑更加堅實的法治屏障。(河南法治報記者 衛云飛 通訊員 劉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