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解放戰爭初期,我軍所打的一系列勝仗中以“蘇中七戰七捷”最為精彩。
在這七次戰斗中,蘇中我軍以少勝多,殲敵超過5萬人,打出了連續作戰中的多個經典操作。
其中第一仗宣家堡、泰興戰斗,我軍瞄準的就是當時進犯國民黨軍中最強的整編第83師。
這個整編第83師就是原先的第100軍,屬于王耀武系統第74軍的兄弟單位,由李天霞所執掌。
該部雖然不是美械軍編制,但卻是經過日械、國械加強的乙種主力,另外因為曾在原王耀武第四方面軍建制內,也裝了一批美式沖鋒槍、火箭筒,受到過美國教官的培訓。
![]()
據時任“第一綏靖區”司令長官的李黙庵回憶,當時整編第83師師長李天霞非常“自信”,認為該部的一個團就可以跟我軍干一下子。
所以當時李天霞的排兵布陣并沒有以整編旅為單位,而是以團為單位,甚至旅部都沒有跟進。
比如整編第19旅所屬的第56團配屬山炮營主力位于宣家堡,第57團主力配屬山炮營1個連位于泰興。
但華中野戰軍方面偏偏出其不意,就先打最強的整編第83師,還是先發制人地展開攻城作戰,這是李默庵、李天霞等都不會想到的。
結果華中野戰軍兩大主力師,第1師主打宣家堡,全殲了這里的第56團和旅屬山炮營主力;第6師主打泰興,亦殲滅第57團大部,取得了“七戰七捷”第一仗的勝利。
![]()
但是在目前大部分戰史書籍中都提到,此戰殲敵數量為3000余人,這個數據似乎跟編制不太能對得上。
按照整編第83師當時的編制數,一個步兵團的滿編人數超過3000人,而旅屬山炮營亦有1000余人。
當然,國民黨軍整編師大部分部隊均未達到編制標準,但整編第83師的步兵團大約有2600到2700人,旅屬山炮營有六七百人問題也不大。
整編第83師的這兩個團中,宣家堡的第56團為重點方向,所以配屬了山炮營的主力,光是這里就該有3000多人。
而在負責主攻宣家堡的第1師后來發展的第23軍戰史中,則直接提及此戰生俘敵少將團長鐘雄飛以下3200余人。
![]()
這里所說的生俘主要針對的是第56團團長鐘雄飛,其實3200余人則是總的戰果(因為如果全照俘虜計的話,既對不上國民黨軍的編制,也與第1師蘇中戰役的總殲敵數對應不上)。
所以在宣泰戰斗中,實際上僅宣家堡方向的殲敵數就達到了3000多人。
而在泰興方向的作戰中,第6師發展而來的第24軍則提到了更準確的殲敵數據——殲敵1590人,其中俘敵1205人。
泰興的第57團似乎有一個營不在城內(據湯恩伯的報告稱,宣、泰戰后,整編第83師只剩7個營,此當為整編第63旅的6個營外加第57團的一個營),而山炮也只加強了一個連。
故在泰興的總兵力也就是2000余人,被殲滅約1600人,而且山炮也被繳獲了2門,可算大部被殲;若該團都在泰興的話,殲敵1600人則所剩敵還有上千人,這與當時泰興殘敵已經無多的事實不符。
所以宣家堡、泰興兩戰的實際殲敵數達到了約4800人,另外第7縱隊進攻佴家莊一個加強營,也有少許殲敵。
![]()
而這個情況其實在湯恩伯的電報中,也有所反映,其提到整編第83師當時的傷亡散失在4500人左右,跟華中野戰軍第1師、第6師各自統計的殲敵合計差不太多。
所以對整編第83師來說,此戰基本廢掉了一個整編旅的戰斗力,甚至于老蔣都知道該部“傷亡頗重”,專門發電詢問。
原本作為“第一綏靖區”進攻主力的整編第83師受此損失后,在此后的蘇中戰役中也就發揮不了什么作用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