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辛苦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編輯|L.Y
前言
深秋的紅軍城硝煙未散,一面沾滿泥濘的白旗在斷墻上升起。2025年11月5日,俄軍坦克履帶碾過城西最后一道防線時,烏克蘭第155旅士兵丟下了法國制造的“凱撒”火炮——這支曾被西方譽為“抗俄先鋒”的法械旅,最終以集體投降終結了紅軍城戰役。殘酷的事實是:這座戰略要塞85%區域已被俄軍控制,而澤連斯基總統當天仍在基輔宣稱“即將全殲城內300俄軍”。
![]()
2025 年 11 月 5 日清晨,紅軍城城西 2 號工業區的硝煙中,一面白旗從斷墻后緩緩升起。烏軍第 155 旅剩余的 400 余名士兵,在指揮官帶領下走出布滿彈孔的防御工事,向俄軍突擊群投降。現場畫面顯示,士兵們放下武器時,身上仍穿著法國援助的 “FELIN” 單兵作戰系統,陣地旁丟棄的 “凱撒” 火炮炮管上,烏軍此前噴涂的 “擊退俄軍” 標語已被硝煙熏得模糊。
這支法械旅的投降早有預兆。俄國防部 11 月 5 日發布的戰報明確指出,被圍困在紅軍城的烏軍狀況持續惡化,“投降是唯一的出路”。自 10 月下旬俄軍完成三面包圍以來,該旅與外界的聯系被逐步切斷,至 11 月 4 日,后勤補給已完全中斷。
![]()
據烏軍士兵透露,城內彈藥儲備僅能支撐零星防御,糧食與飲用水短缺超過 72 小時,“最后三天只能靠雨水和壓縮餅干維持”。11 月 4 日晚,該旅曾向基輔發出緊急求救信號,請求空中支援開辟突圍通道,但未獲回應,最終在 11 月 5 日清晨召開軍事會議后決定停止抵抗。
投降過程中,俄軍按《日內瓦公約》為烏軍士兵提供食品與醫療救助,并登記造冊以備后續戰俘交換。截至當日 18 時,俄軍已完成對投降士兵的初步安置,繳獲的法械裝備被運往后方進行技術分析。俄戰地記者在現場看到,多名烏軍士兵癱坐在地上,“他們的裝備很先進,但多數已沒有彈藥,不少裝甲車的油箱都空了”。
![]()
重圍收緊,法械旅的潰敗軌跡
紅軍城的攻防戰早在 2024 年 7 月已現端倪,直到 2025 年 10 月下旬才進入決戰階段。這座地處多條干線公路與鐵路交匯處的重鎮,是烏軍東線的后勤樞紐,也是防守中部腹地的最后屏障,其戰略價值被比作 “二戰時的斯大林格勒”。10 月 27 日,約 200 名俄軍分散攻入城區并隱蔽待命,成為戰局轉向的關鍵節點。
彼時,烏軍第 155 旅憑借全套法械裝備負責核心防御:12 門 “凱撒” 自行火炮覆蓋俄軍前沿,36 輛 VAB 裝甲運兵車保障機動,“西北風” 防空導彈應對空中威脅。澤連斯基在 10 月 28 日的講話中還稱贊該旅 “是不可逾越的屏障”。但俄軍很快調整戰術,將大部隊化整為零,編成 2 至 3 人的突擊小組,在無人機與迫擊炮掩護下滲透作戰,這一戰術精準擊中烏軍兵力不足的軟肋。
![]()
10 月 30 日,俄軍無人機群突襲該旅城南彈藥庫,導致 “凱撒” 火炮彈藥供應中斷;11 月 1 日,城北油料補給站被 “伊斯坎德爾 - M” 導彈摧毀,20 余輛油罐車燒毀,裝甲部隊徹底失去機動能力。更致命的是,俄軍通過側翼迂回切斷了烏軍兩條重要鐵路和公路,至 11 月 2 日,烏軍賴以獲取外援的通道已從 15 公里縮至 5 公里,且完全處于俄軍炮火覆蓋之下。
![]()
西方援助裝備的缺陷在實戰中暴露無遺。烏軍士兵反映,“凱撒” 火炮的火控系統在低溫環境下頻繁故障,11 月 1 日的戰斗中,3 門火炮因系統失靈無法瞄準;VAB 裝甲運兵車防護不足,難以抵御 “柳葉刀 - 3” 無人機攻擊,僅 10 月 31 日一天就有 8 輛被摧毀。法國《費加羅報》11 月 3 日的報道也承認,“援助裝備未經過實戰檢驗,部分性能與戰場環境不匹配”。
11 月 2 日凌晨,第 155 旅曾嘗試突圍,卻因情報泄露遭遇伏擊,損失超過 300 人仍未突破封鎖線。11 月 3 日,城內水源被俄軍炮火炸毀,士兵戰斗力徹底崩潰。有士兵在社交平臺留言:“總部命令死守,但既沒有援軍也沒有補給,這樣的抵抗沒有意義”。
![]()
內訌爆發,指揮權之爭公開化
就在烏軍投降消息傳開時,烏克蘭高層的矛盾率先浮出水面。11 月 5 日 16 時,英國軍事分析家梅爾庫里斯披露,澤連斯基與瑟爾斯基就前線局勢存在嚴重分歧 —— 澤連斯基下令烏軍向頓涅茨克繼續進攻,瑟爾斯基以 “沒有進攻力量” 為由拒絕執行,這是烏軍總司令首次公開違抗總統命令。
這一矛盾的根源在紅軍城戰役中早已埋下。據烏媒透露,10 月 28 日俄軍剛完成合圍時,瑟爾斯基就向澤連斯基提交撤退方案,建議將第 155 旅轉移至城東防御陣地,但澤連斯基以 “堅守紅軍城才能爭取西方援助” 為由拒絕。11 月 3 日,瑟爾斯基再次請求派遣空降兵支援,仍被總統府駁回。一名接近烏軍總參謀部的消息人士稱,兩人在 11 月 4 日的電話會議中爆發激烈爭吵,澤連斯基指責瑟爾斯基 “指揮不力”,瑟爾斯基則反駁 “總統不懂軍事卻強行干預”,通話錄音片段隨后在社交平臺流傳。
![]()
澤連斯基政府很快作出回應。11 月 5 日 18 時,總統發言人謝爾蓋?尼基福羅夫發表聲明,稱瑟爾斯基的拒絕 “不符合戰場實際,是為指揮失誤找借口”,并透露澤連斯基已要求國防部展開調查,“追究其失職責任”。內訌迅速引發烏軍內部動蕩,多名前線指揮官匿名表示,“現在不知道該聽總統還是總司令的命令,軍心已經亂了”。
![]()
西方反應冷淡,局勢持續惡化
紅軍城戰役的結果與高層內訌,直接影響了西方對烏援助的態度。11 月 3 日,澤連斯基還在會見北約多國代表時感謝支持,并討論冬季能源防護方案,但短短三天后,西方態度已明顯降溫。11 月 6 日,美國白宮發言人卡琳?讓 - 皮埃爾在記者會上僅表示 “對烏克蘭局勢表示關切”,未提及任何新援助計劃;法國國防部則暗示將 “重新評估對烏裝備援助的有效性”。
軍事層面的連鎖反應更為直接。11 月 6 日,俄軍乘勝追擊,向紅軍城東郊鐵路樞紐發起猛攻,試圖徹底控制這座交通要塞;同時在哈爾科夫方向加大攻勢,牽制烏軍后備力量。烏克蘭武裝部隊總參謀部當日發布的戰報承認,“多個戰線防御壓力顯著增加,部分陣地出現兵力不足”。
![]()
結語
國際觀察機構的判斷趨于悲觀。美國智庫外交政策研究所指出,俄軍奪取紅軍城后,等于打開了通往第聶伯河的道路,“將沉重打擊烏軍士氣”;英國軍事分析家則認為,高層內訌與戰場失利的疊加,可能讓烏軍陷入 “指揮失靈 + 戰力枯竭” 的雙重困境。
截至目前,紅軍城城東仍有零星抵抗,但烏軍抵抗意志已大幅削弱。俄國防部透露,已有多支烏軍小股部隊通過無線電聯系俄軍,表達投降意愿。而基輔的政治風波尚未平息,這場由紅軍城戰役引發的危機,正將烏克蘭推向更深的困境。
參考信源: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