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鄉鎮干部的工作臺賬顯示,一周內他參加了8場會議,撰寫12份匯報材料,加班整理迎檢臺賬占去3個夜晚,而走訪群眾、解決民生問題的時間不足10小時。這樣的場景,是不少基層干部的工作常態。基層作為政策落實的“最后一公里”,干部本應聚焦群眾需求、深耕一線事務,可過重的形式主義負擔卻讓他們陷入“忙而不實”的困境,為基層干部減負,已成為激發干事活力、提升服務效能的關鍵之舉。
當前基層干部的負擔,集中體現在“三重”困境上。一是“文山會海”壓身,部分上級部門習慣于以會議落實會議、以文件傳達文件,重復會議、過長會議擠占大量工作時間,一份簡單的工作通知甚至要層層轉發、反復填報;二是“過度留痕”勞心,檢查考核中“材料為王”的傾向仍存,有的工作明明實地推進良好,卻因臺賬不夠“精美”被通報,逼得干部把精力用在“做材料”而非“干實事”上;三是“權責失衡”添憂,上級部門常把任務“打包”下派給基層,卻不賦予相應執法權、資源調配權,基層干部面對難題時“看得見、管不了”,還要承擔考核問責壓力。這些負擔的危害不容忽視。對工作而言,干部疲于應付瑣事,鄉村振興、民生保障等重點任務推進放緩;對干部而言,長期高壓下職業認同感下降,部分年輕干部甚至萌生退意;對群眾而言,干部沒時間聽訴求、解難題,容易讓群眾對政府工作產生誤解。
![]()
為基層減負,不能只停留在口號上,需拿出實實在在的舉措。基層干部是服務群眾的“排頭兵”,只有為他們卸下不必要的包袱,才能讓他們輕裝上陣、敢闖敢干。期待減負措施真正落地見效,讓基層干部把更多時間和精力用在為民辦實事上,讓基層這片沃土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蒼溪縣醫療保障局周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