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炒香榧的手藝果然名不虛傳,剛出鍋的果仁又香又脆!”日前,虎鹿鎮西垣村香榧共富市集上,市民李陽對西垣村的香榧果仁贊不絕口。當天,以“千年香榧 香縫虎鹿”為主題的虎鹿鎮香榧文化推廣周啟幕,為期3天的活動融合林業科技、產業發展與文化體驗,讓各地游客沉浸式感受香榧的千年魅力。
西垣村內的主干道兩側印著香榧圖案的彩旗迎風招展,香榧現場炒制區前人頭攢動。“炒香榧講究‘三分炒七分烘’,溫度要控制在120℃左右,不然果仁容易炒焦。”工作人員一邊演示一邊向圍觀游客講解道,不時邀請大家上前體驗。
“榧常好”共富市集內,十余個攤位整齊排開。除傳統香榧干果外,香榧麻糖、索粉、精油等深加工產品形成“香榧+”矩陣。“我們做香榧產品30多年了,這次帶來剛研發的香榧切糖,甜而不膩。”攤主劉姣玉介紹,眼下是香榧高產期,店鋪生意火爆,有的顧客一次性下單近6萬元。“文化周給我們搭建了更好的展示平臺,讓更多人知道西垣的香榧好貨。”
![]()
市集免費品鑒區內,工作人員將剛炒制的香榧剝好供游客品嘗,不少人品嘗后當場下單。“我們第一次來香榧產地游覽,吃到了各種各樣的香榧衍生品,非常美味。”浙江廣廈建設職業技術大學學生孫翰說。主題游園會同樣熱鬧非凡,香榧投壺挑戰、榧果剝殼大賽兩大特色游戲區前排起長隊。當天,近40名浙江師范大學和浙江廣廈建設職業技術大學的外國留學生組團而來,漫步香榧古道、打卡特色產品、學習炒香榧技巧,沉浸式感受香榧文化魅力。
![]()
西垣村500余戶農戶幾乎家家戶戶種香榧,去年全村增收2000余萬元。西垣村負責人介紹,20世紀90年代,村兩委將香榧確立為村集體經濟發展重點,在技術專家指導下,通過人工授粉、高枝嫁接、保花保果、科學施肥等精細化管理技術,讓低產香榧樹重煥生機,單產最高突破600公斤。如今,西垣村年產榧蒲超400噸,深加工干果銷售產值穩定在2000萬元,新開發香榧基地5000余畝,香榧成為名副其實的“共富果”。
作為“中國香榧之鄉”,虎鹿鎮坐擁3萬畝香榧林,其中百年以上古樹7221棵、千年以上25棵,產業畝均綜合效益達1.16萬元。西垣玉山、西垣會稽山合作社躋身國家級示范社,“西灣”“圣山”品牌入選浙江省香榧十大品牌,并多次斬獲中國義烏國際森林產品博覽會金獎。今年,占地9.7畝、總投資6000余萬元的香榧加工中心建成投產,年加工能力達1000噸,為產業從種植向精深加工轉型注入強勁動力。
記者 | 東陽市融媒體中心 張延寧
編輯:厲歡歡
二審:董之震
終審:陳一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