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的中美元首峰會,令全球都將目光聚集到了韓國的釜山。
![]()
這場舉世矚目的峰會,使得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更為世人所重視。
那么這個APEC組織又是從何而來的呢?
其實這個APEC最初建立的設想是將東大排除在外的,因此東大加入APEC并在其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也算是一種歷史的反諷了。
今天還有幾人記得,APEC是日本當年試圖在經濟總量上超越美國所進行的布局,結果催生出來的產物。
上世紀5、60年代,日本憑借在朝鮮戰爭、越南戰爭中充當美軍后勤基地,成功積攢起了自己戰后的第一桶金。由于美國的包庇,戰后的日本社會各界里充斥著大日本帝國的遺老,這幫子家伙不甘于被美國拴著,因此在兜里有了兩個錢后野心復熾,向外擴張的心思又一次抬頭了。
![]()
但是這時的日本畢竟已經被美國牽著鏈子了,因此它不敢明目張膽地擴張。于是一些日本學者便獻計——聯合亞太國家建立以日本為首的經濟互利自貿區,整合整個地區資源為日本所用,形成以日本為頭雁的經濟集團,利用集團的力量幫日本掙脫美國的束縛。
這其實就是當年大日本帝國‘大東亞共榮圈’擴張戰略的弱化版,對此日本政府心領神會,于是日本開始在東南亞各國大力投資。在一頓金錢輸出后,加之東南亞當地國家本就騎墻成風,于是東南亞地區國家紛紛表示支持日本做這個‘頭雁’。
一片恭維聲中,日本飄了起來。
1965年10月由日本學者出面,日本正式提出了建立太平洋自由貿易區的構想,開始了它的亞太‘雁陣’構筑。
![]()
日本提出的這一自貿區構想自然是以日本為中心,日本企業在東南亞、大洋洲的原料供應地和產品銷售地,都圍繞著日本組成一個封閉的自貿圈。這個自貿圈完全由日本主導,妥妥地就是當年日本夢想的‘大東亞共榮圈’。這個自貿圈計劃中日本割據一方的想法十分鮮明,它將區域內的中美兩個大國都完全排除在外。
為了實現自己的這個野望,日本拉上了當時希望更多融入亞洲的澳大利亞,于是由日本牽頭的太平洋貿易及發展會議(PAFTAD)在澳大利亞成立。日本先后拉一些東南亞國家加入了PAFTAD,該會議的核心目標是推動建立亞太自貿區。
![]()
然而經過調研后,日本發現亞太各國經濟、政體、國情差距巨大,很多國家之間又是世仇,日本很快便意識到光靠它自己根本就擺不平這方方面面。
自己搞不定那就拉外援吧。
可是拉誰呢?
當然只能是美國這個大BOSS了。
為了拉美國下場,于是日本提出了建立太平洋貿發組織(OPTAD)的構想,日本將亞太自貿區的概念擴大為了太平洋自貿區,經貿圈橫跨整個太平洋延伸到了大洋彼岸。
日本提出由美國出面召集環太平洋地區與美國結盟的國家,加入這一自貿區里。
![]()
日本還提出將自貿區中國家劃分為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自貿區里的發達國家給予發展中國家一定的政策優惠并提供經援;自貿區規則的制定也應當向發展中國家適當傾斜,自貿區應該以建立良好盟國關系為目標推動各國間的經貿發展。
日本提出的將組織成員劃分為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兩種的設想,為以后國家間貿易組織的建立提供了清晰的思路,是一個堪稱劃時代的提議。
然而美國對于牽頭建立OPTAD興致缺缺,因為日本明顯是想利用它的資源為自己建立一個經濟圈。日本提出的條條款款都要美國出錢,而在具體規則制定上日本都企圖主導,這根本就是把美國當成了一個冤大頭,美國也不希望有其它勢力進入自己的后院拉美。
![]()
日本強調OPTAD基于盟國基礎建立,其目的顯然也是想借此將自己西邊的大陸鄰居給排除在外,日本建立OPTAD的根本目標,終究還是它心中的那個‘大東亞共榮圈’。
由于美國不感興趣,所以OPTAD也就胎死腹中了,但是一心想融入亞洲的澳大利亞,依舊十分積極地支持日本繼續推進地區的自貿區建設。
1972年澳大利亞與日本組成了政府間的聯合工作組,就OPTAD構想如何實施展開了深入的研討。
這些研討最為重要的成果,當屬1979年參與研討的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教授皮特·德里斯達爾與美國學者胡格·帕特里克一道,兩人聯合提出了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框架,并且首次提出了自貿區組織之下應劃分專業工作小組。
![]()
有了明確的前期工作推進模式后,建立亞太地區自貿區的籌備工作得以邁出了大大的一步。
緊接著在1980年5月,日本官方背景的太平洋盆地合作研究小組,提出了自貿區不應排外,自貿區國家間不應設置過多貿易門檻等亞太經濟合作三原則。
9月根據三原則,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召開了首屆‘太平洋共同研討會’,提出在經貿合作基礎上整合亞太區域,并在此基礎上成立太平洋經濟合作理事會(PECC)。
這些前期的成果為后來的APCE誕生奠定了基礎。
![]()
然而日本一直死抱著‘大東亞共榮圈’的迷夢不松手,因此雖然它最早提出了‘不排外’的原則,但是它牽頭建立PECC組織時,依舊頑固地將亞太地區的社會主義國家統統都排除在外。
1980年6月12日,致力于建立亞太自貿區的日本第69任首相大平正芳突然病逝。隨著持孤立主義立場的新首相鈴木善幸上臺,日本對于推動太平洋自貿區的熱情一落千丈,日本國內反對對外經援的聲音也隨之高漲。
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此時日本經濟進入了高速增長期,當時很多經濟學家都預測,日本將會在未來很快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
![]()
因此當時的日本新生派政客們膨脹起來,他們認為日本之前推動的太平洋自貿區,都是以美國為明面上的領頭羊的,這么做就是在為美國做嫁衣。因此這些日本政客激烈反對繼續推動太平洋自貿區建設,要求日本甩開美國自組圈子。
于是日本逐漸淡出了推動太平洋自貿區的行列。
那么日本這時又在干什么呢?
從東大當年的報刊雜志上就能找到答案,‘大東亞經濟共榮圈’就這么明目張膽地出現在東大媒體的字里行間,而且還是粗體字標注。
日本又轉過頭去,重新搞它的‘雁陣’去了,誓要圓當年他們前輩沒有弄的‘大東亞共榮圈’。
![]()
然而就在日本大撒金錢推進它的迷夢時,日本的經濟泡沫卻破裂了,最終日本落得了個一事無成的下場。
出乎日本意料之外的是,當它放棄太平洋自貿區建設后,繼續堅持的澳大利亞在推動太平洋自貿區上卻不斷取得成果。究其根源,這與日本離去后,一些日本之前一直堅持的條條框框得以被摒棄有著必然的聯系。
日本離去后,澳大利亞獨自扛起了太平洋自貿區的大旗,它大幅調整了日本設定的框架。這使得自貿區規則變得更加開放、平等、互惠,更尊重成員國的自主性,尤其是該組織原本濃厚的防共色彩徹底消失了。
![]()
因此澳大利亞修改后的自貿區框架,讓亞太地區不同政體不同經濟發展水平的各國都能夠接受,于是各國逐漸對自貿區概念表現出了興趣。另外歐洲一體化帶來的示范作用也刺激了太平洋地區的各國,亞太自貿區談判就此進入了快車道。
期間澳大利亞摒棄門戶之見,向包括我國在內的亞洲各國都發出了共創自貿區的邀請,也得到了大多數國家的積極回應。美國眼見各國積極回應,也一改之前消極的態度,積極參與到了自貿區規則的制定中,直接從澳大利亞手中接過了自貿區建設的主導權。
隨著美國的態度轉變,泛太平洋自貿區建設最后的障礙消失了。
1989年11月,首屆亞洲及太平洋國家部長級會議在堪培拉召開,由于美國下絆子,我國未能參與其會成為創始國。
經過不懈的努力,1991年11月我國正式加入了這一組織。
![]()
1993年1月,該組織正式定名為亞太經合組織(APEC)。
1991-2005年期間,我國經歷了一個GDO年均增長率在10%以上的夢幻時期,這與當時東大作為世界工廠加入各個經貿合作的多邊組織,從而在出口上如魚得水是分不開的。
雖然日本是APEC創始國之一,但是在東大加入APEC之前數月,日本的經濟泡沫便告破裂。日本隨后迎來了‘失去的三十年’,至今都還沒能從坑里爬出來。
日本經營亞太自貿區多年,最后卻為它一直試圖打壓的東大經濟高速崛起做了嫁衣。并為東大進入拉美這個美國的后院打開了大門。
![]()
APEC的成立堪稱歷史對日本多年布局,想要取代美國成為東亞的經濟中心的一些系列動作,所發出的最無情的嘲笑。
其實這也是日本狂妄自大,對于自身的實力認識不清,國家戰略超越自身能力的必然結果。日本頑固地想打壓東大經濟發展勢頭,竭力塑造自己是太平洋西部共主的形象,企圖在太平洋西部建立一個聽命于自己的勢力范圍吃獨食。可是日本連國家自主都做不到,因此它的這些舉動注定是徒勞的。
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日本人做不到的事情,現在就由我們來做吧。
覺得碼字的文章還行,走過路過看過請贊個粉個轉個。
謝謝大家的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