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濟南11月5日電(記者張昕怡)近日,在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官莊街道三趙村,村干部王淑軍幫助本村一位去世老人的家屬辦理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注銷及喪葬費領取事項,只見他拿著手機敲敲點點、寫寫劃劃,熟練地把信息錄入系統并上傳。
自去年底以來,在三趙村干了5年文書兼黨建管理員的王淑軍有了個新身份——數據專員。王淑軍說,原來要出具紙質材料,靠村民自己填寫,并提供多種證件,填完后村干部還要跑到黨建工作區和街道去交材料。數據專員就是要解決這個麻煩事,“現在通過手機或電腦填寫省事多了”。
在落實“高效辦成一件事”過程中,章丘區調研發現,基層群眾在辦理高齡津貼、計生獎補等事項時存在不便,影響了惠民政策落地的成效。章丘區政府辦公室副主任、大數據局局長王秀蓮介紹,在辦理這些事項時,村民需要提供20多種證件復印件,填寫的各類申請表格涉及身份證號、家庭住址等數十個信息項。
![]()
官莊街道工作人員通過電腦審核村級事項。新華社發
除了填寫繁瑣,頻繁跑腿也很折騰。官莊街道下轄33個行政村,南北地理跨度大。“最遠的村到街道服務大廳25公里,開車也得40分鐘。”官莊街道黨工委副書記韓云波說,如何讓村民“少跑腿”甚至“不跑腿”,就地把事情辦好,是亟需破解的問題。
抓牢“關鍵小事”,辦好“民生大事”。去年以來,章丘區探索打造數據要素融合賦能平臺,上線“村里那些事”這一本地化、特色化服務模塊,將高齡津貼、計生獎補、養老保險補繳等近40項民生實事整合到線上辦理。
王秀蓮說:“我們變紙質表格為電子表單,打通部門壁壘實現數據共享,只要在電子表單中輸入村民身份證號,相關信息即可自動填報。同時系統調取電子證照代替紙質證明材料,可加蓋電子簽章,留存電子檔案,讓群眾辦事又快又好。”
![]()
章丘區相公莊街道工作人員通過手機查看各村財務支付完成情況。新華社發
在章丘區相公莊街道石龍村,村文書韓莎通過系統簡單操作,就能完成殘疾人變更、高齡人員變更、低保人員管理等報表工作。“以申請高齡津貼為例,原本需要跑多個部門蓋章,如今只需上傳村民身份證號,系統自動生成申請表,電子印章遠程生效,全程不到10分鐘。”
除了通過“村里那些事”模塊辦理民生服務事項,章丘區還將村級重大事項決策過程搬到線上,全流程“線上審、電子簽”。村里開展的土地租賃、光伏扶貧收益分配、安裝太陽能路燈等各類事項審批“免跑腿”,村干部可隨時查看辦理進度。
據介紹,“村里那些事”數字化模塊已成為方便群眾辦事、賦能村級決策的得力工具,累計高效辦理民生服務事項1480件、村級事務管理事項2888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