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新華社品牌工作辦公室、新華出版社、凱度集團、HBR中國與牛津大學賽德商學院聯合主辦的2025(第四屆)生態品牌認證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活動主題為“AI賦能增長,生態共創未來”。
中華人民共和國年鑒社副社長、新華出版社副社長沈建在致辭中說,“讓我們以人工智能為舟,以共贏理念為帆,共同駛向更加智慧、包容、可持續的未來,為推動人工智能時代下生態品牌的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與力量。”
生態品牌在生態鏈路連接創新主體、產業集群與社會價值網絡方面,凱度集團大中華區CEO暨凱度BrandZ全球主席王幸表示,在中國品牌全球化如火如荼的今天,真誠地希望大家能夠以生態之力,鑄就通向未來的堅實通途,看到更多的企業能夠加入到生態的隊伍當中,因為只有生態才能真正實現1+1大于2。
活動現場發布了2025年(第四屆)生態品牌認證榜單,海爾、阿里云、京東方、華為等12家品牌獲評生態品牌認證“領航者”,康師傅、中信銀行、科大訊飛、德力西電氣等17家品牌獲評生態品牌認證“突破者”,恒安集團、樂事、上海家化等6家品牌獲評生態品牌認證“踐行者”。
![]()
2025年(第四屆)生態品牌認證榜單頒獎典禮現場
在領先的生態品牌的實踐案例中,京東方以“ONE”品牌引領可持續科技,用智能屏幕守護地球未來;康師傅通過自身研發技術的突破與創新,與利益相關方分享價值;中信銀行依托集團“金融+實業”的綜合稟賦優勢,以客戶為中心,打造了有特色、差異化的中信金融服務模式。這些案例印證了生態品牌的生命力:當企業以生態邏輯構建開放系統,它所創造的社會價值將反哺商業增長,形成正向循環。
在圓桌討論環節,霍尼韋爾大中華區總裁、霍尼韋爾過程自動化集團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經理余鋒表示,在技術飛速迭代的時代,單個企業的品牌力量已無法獨自應對復雜的社會與產業挑戰。生態品牌的真正價值,在于通過共創平臺匯聚各方力量,把先進的技術與理念快速轉化為社會價值,讓創新成為全社會共同的品牌資產。
卡奧斯物聯科技副總經理、智能制造總經理謝海琴說:“未來的競爭不再是企業與企業的對抗,而是生態與生態的對話。生態品牌讓品牌之間實現‘美美與共’,通過‘大企業共建、中小企業共享’的協同機制,把開放合作轉化為產業升級的源動力,讓更多企業在生態中共生共贏。”
自海爾創始人張瑞敏于2018年率先提出“生態品牌”概念以來,生態品牌從理論雛形發展為系統性范式——從2020年闡釋定義與標準的《物聯網生態品牌發展報告》,到2022年至2023年間構建認證體系、剖析標桿案例的系列報告,再到2024年提出“生態品牌—生態企業—生態經濟”的價值鏈路,生態品牌研究和實踐持續深化,已成為連接品牌建設、組織治理與宏觀經濟結構的重要橋梁。(梅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