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各大電商平臺“雙十一”促銷活動持續火熱進行,消費者開啟“買買買”模式的同時,詐騙分子也伺機而動,且詐騙套路翻新、隱秘性強,讓不少消費者防不勝防。有哪些詐騙新套路呢?消費者應如何識別?萬一被騙又該如何及時挽回損失?請收好這份反詐指南。
“私聊理賠”是個騙局
近日,北京的張女士遭遇了“糟心事”,本來只是要接收商家的補發貨品,卻不小心掉進“刷單賺傭金”陷阱,損失了5萬多元。據警方介紹,類似張女士的遭遇并非個例。盡管購物平臺、商品各不相同,但受害者均在收貨時遇到“質量問題”或“貨不對板”,隨后陷入詐騙陷阱。
警方提醒消費者,正規商家售后理賠絕不會要求“先轉賬、做任務、下載陌生軟件”,消費者購物維權需堅守“四不原則
1、不脫離官方平臺私下溝通,拒絕添加私人微信或掃描不明二維碼;
2、不輕易相信高額賠償承諾,警惕“好評返利”“投資高返”等誘惑;
3、不隨意下載非官方軟件,避免個人信息泄露和財產風險;
4、不向陌生賬戶轉賬匯款,遇“賬號凍結”“法律追責”等說辭立即報警。
“您的快遞異常”是個圈套
電商促銷期間快遞量激增,以“快遞”為幌子的詐騙也隨之活躍。一條看似平常的短信,可能藏著詐騙陷阱。消費者一旦回撥電話,就可能落入騙子的圈套。
日前,王女士收到一條陌生手機號發來的短信,內容是“你好,物品已到無人接收,還留了一個聯系電話”。王女士在家門口未找到快遞,便按短信提示回撥了電話。
當聽到“快遞是贈送的保單,今晚8時就要開始扣費,每月800元”時,王女士慌了神,急忙詢問如何取消。對方隨即發來一個鏈接,讓她下載一個叫“全時通”的軟件,稱通過軟件的屏幕共享功能,可遠程指導關閉扣費服務。錢被集中轉到一張卡后,王女士的手機突然黑屏。幾分鐘后屏幕恢復,接到的卻是20多萬元被轉走的銀行短信提醒。
針對此類“快遞異常+百萬保障扣費+屏幕共享”的新型詐騙,要做到“五步防詐
一是驗真,收到快遞短信,務必通過官方購物平臺或快遞公司官網核實物流信息;
二是拒撥,絕不回撥短信附帶的非官方電話,任何自稱客服要求回撥的陌生號碼,均為詐騙;
三是拒點拒下
四是牢記“百萬保障”是免費,微信、抖音等平臺的“百萬保障”功能均為自動開啟且完全免費,不會到期扣費,無需任何關閉操作;
五是凍結,發現賬戶異常立即撥打銀行客服電話進行掛失凍結,并立即報警。
一旦發現被騙,又該如何緊急應對,盡可能挽回損失?民警給出了關鍵建議:手機被遠程控制或者黑屏的話,關機是關不了的,我們要做的是,趕緊把手機卡拔出來,如果連著家里Wi-Fi,一定要把Wi-Fi給關了,這樣對方就不能肆意操作我們的手機了。下一步就要及時給各個銀行打電話,把銀行卡趕緊掛失,以免對方還繼續刷我們的錢。隨后就要趕緊打110報警,讓警方及時對銀行卡進行止付。
陌生的“驚喜”是個“大坑”
日前,家住深圳市龍華區的金女士收到一個來歷不明的快遞,其中有3張某電商平臺的禮品卡。卡片上醒目地標注著“恭喜您幸運中獎”,只需掃描二維碼就能領取豐厚獎勵。然而,金女士先后充值數萬元仍無法提現。此時,她才意識到自己被騙,已累計損失5.3萬元。
深圳反詐中心提醒,詐騙分子非法獲取個人信息后寄出陌生快遞,以贈品、試用裝等名義降低收件人警惕。快遞中帶有“中獎卡片”,誘導收件人掃二維碼。收件人掃碼后被引導下載非官方APP,詐騙分子先幾元到幾十元紅包讓收件人相信活動真實。最后,詐騙分子以“提現受阻”騙取錢財,讓用戶陷入“充值-解凍”循環騙局。
網絡時代,詐騙手段層出不窮,消費者需要時刻保持警惕,如遇可疑情況,請立即通過官方渠道核實并及時報警,守住財產安全。(津云新聞編輯付勇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