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起: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行政總裁梁鳳儀;資本集團總裁兼行政總裁Mike Gitlin;摩根士丹利主席兼首席執行官Ted Pick;高盛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David Solomon;香港金管局供圖)
南方財經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袁思杰 實習生 問致璞 香港報道
11月4日,高盛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David Solomon在國際金融領袖峰會上表示,中國是世界上最大、最重要的經濟體之一,全球資本配置者在幾乎任何環境下都會繼續對中國感興趣。今年,全球資本出現了回歸中國市場的跡象,而這一趨勢會在2026年更穩定地持續下去。
第四屆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于2025年11月3日至5日在香港舉行。本屆峰會的主題是“駕馭變局 砥礪前行”。主峰會將探討宏觀經濟、貿易與數字領域的重要趨勢,以及不同金融市場、資產類別和地區未來幾年最突出的機遇與風險。
David Solomon表示,今年以來,中國股市已實現同比約80%的漲幅,不少中國股票在當前階段展現出顯著的投資吸引力,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摩根士丹利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Ted Pick表示,香港是一個投資者會回報優秀企業的多元化市場。目前,來自海內外的人工智能、機器人、電動汽車和生物科技等領域的企業,正在通過香港市場進行融資,并成功躋身世界前五百強企業之列。
談及全球市場的未來展望,David Solomon預計,在未來12至24個月內,市場可能會經歷高達20%的回撤。但即使是10%到15%的市場回撤,在市場周期中也頗為常見。因此,投資者不應因短期波動而輕易動搖資本配置的長期性思維。
在當前人工智能熱潮的背景下,盡管已有數以萬億計的資金被投入AI領域,但其實際經濟效益的回報周期可能長達數十年。目前在AI領域的投資是否出現了“泡沫”?
資本集團總裁兼行政總裁Mike Gitlin表示,AI是一個持續進化的整體,目前市場定價更多考慮的是其未來的長遠影響而不是目前的實用價值。因此,目前市場對AI的估值已經包含了很多未來的預期。
Ted Pick對此表示贊同。他認為,AI的部署與應用的普及是具有可持續性的,在一段時間內將促進生產率的不斷提升。
David Solomon則指出,目前AI投資的很多焦點集中在了數據中心、芯片和算力上,但很多業內人士實際上更加關注AI在應用層面創造的巨大價值。總的來說,一項新技術的發展速度總是會跑在其實際應用普及的速度之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