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11月5日訊(編輯 黃君芝)據央視新聞報道,截至當地時間11月4日,美國聯邦政府“停擺”已持續35天,追平了美國總統特朗普上一個任期創下的“停擺”時長歷史紀錄。隨著參議院第14次否決臨時撥款法案,本次“停擺”還將持續下去,從而創下新的紀錄。
而高盛經濟學家Alec Phillips最新警告說,此次美國政府“關門事件”可能成為有記錄以來經濟影響最嚴重的一次。他指出,華盛頓的僵局可能會使美國經濟在2025年最后一個季度的增長損失逾一個百分點,使GDP增速降至僅1.0%。
“不僅可能超過2018-2019年持續35天的部分停擺,其覆蓋范圍也遠超前幾次長期停擺——此前主要局限在少數部門。若停擺周期延長,可能加劇對聯邦采購與投資的抑制作用,甚至可能向私營部門活動蔓延。”他在最新發布的一份報告中寫道。
這是一個重大的調降。高盛此前預計今年將有一個更強勁的結局,但現在認為政府關門將導致聯邦支出推遲、招聘推遲和投資減少。
具體而言,根據高盛的測算框架,若美國政府停擺持續六周,可能使第四季度美國經濟增長削減1.15個百分點,預計到2026年初才能實現反彈。Phillips表示,從航空交通管制到食品券計劃的多領域服務中斷正持續加劇,國會面臨的壓力與日俱增。
不過與此同時,高盛還預測,隨著部分聯邦采購和投資從2025年第四季度延至2026年第一季度,2026年首季增長率將因此獲得1.3個百分點的額外提振。這種跨期效應揭示出,政府預算僵局造成的經濟波動可能在時間維度上重新分配而非完全消弭。
總體而言,與以往針對特定機構的政府關門不同,這次政府關門涉及國會撥款的全面失效,使其范圍和影響更廣。
高盛在報告中稱:“政府停擺將產生有史以來最大的經濟影響。持續時間延長可能會波及私營部門的活動,推遲投資,阻礙消費。”
還要關門多久?
當地時間11月4日,美國國會參議院第14次嘗試推進一項已獲眾議院通過的臨時撥款法案,以維持聯邦政府正常運轉,但相關程序性投票未能獲得推進該法案所需的60票。
這導致引發政府停擺的財政僵局依舊延續,停擺的時長記錄將于美國東部時間11月5日零時起被刷新,打破2018年底至2019年初“關門”35天的紀錄,成為美國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停擺”。
不過高盛認為,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政府停擺可能很快結束。
民主、共和兩黨圍繞臨時撥款法案的主要爭議在于醫保福利開支。美國《平價醫療法案》醫保的2026年度參保登記于11月1日啟動。由于兩黨未能就相關政府補貼達成一致,保險公司公布的年度保費大幅上漲。有統計表示,在無政府補貼情況下,參保人每人每年的醫保花銷或增加1000美元。
與此同時,11月4日的選舉和即將到來的國會休會可能會改變政治動機。美國多個關鍵州在11月4日舉行選舉,涉及州長、市長等職位的競選,兩黨競爭激烈。此外,包括美國總工會在內的公共部門工會現在呼吁達成一項決議,這給民主黨和共和黨達成協議增加了壓力。
高盛認為,一個可能的妥協方案是現在重啟政府,并承諾在11月21日最后期限之前就醫療補貼問題進行投票。Phillips指出,“目前達成協議的勢頭似乎正在積聚。”
“我們低估了停擺會持續多久。但政治和財政壓力正在積聚,妥協的窗口終于打開了。”他補充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