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日報記者 張瑞雪 趙浩然 金芮宏
它又來了!等待的人群發出一陣輕快響動。
每到中午11點,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門口,一輛灰藍色的三輪車便會準時載著“滿福餐飲一號車”紅色頂棚和熱騰騰的飯菜開來,最引人注目的是“每人十元,三葷兩素米飯饅頭管飽”的標語。
這輛由五個“神經母細胞瘤”患兒的爸爸辦起的流動餐車一經亮相,人群便會迅速會集。
“別掃,不用,大哥!”“不不,錢不是給你的,給咱們‘戰友’加個菜。”攤位前常有人會掃出數千元的“天價”。
這些錢,很快就會在5個男人的緊密分工下,變成蝦、排骨、魚肉,成為次日“十元病號餐”中的硬菜。
孫志財采購食材,程良才和耿亞寶洗菜切菜,左陽陽是主力大廚,李忠偉事無巨細指揮著小團隊。
自今年6月起,爸爸們在腫瘤醫院門口支起十元盒飯的流動攤點。“我們幾個想著一起做點事情,方便病友就餐,順帶掙個生活費。”李忠偉說。
確診“神母”后,基本醫保、大病保險疊加醫療救助,住院與普通藥品費用可按比例報銷,但暫時未進醫保的特效藥花費居高。“想辦法掙,掙不到就借,借不到就貸。”左陽陽說。
他們認為,求助社會,得有一個具體載體,在醫院門口賣十元盒飯,就是一個讓善意流動的好法子,便租下醫院附近的農村院子作為廚房。
6月,孫志財在抖音平臺注冊賬號“五兄弟盒飯”,用于記錄每日做菜、出攤的情形。10月,賬號登上抖音熱搜。收到捐助后,五人會均分或按輕重緩急分配捐款或物資。“確實能讓我們喘口氣。”孫志財說。
他們感嘆,在輾轉數城的救治中,濟南是公益與互助氛圍最濃厚的一座城市。擺攤4個月,盒飯社群已有700多位忠實客戶,幾乎每天都有人幫忙做飯、收拾攤位。
五個爸爸如今計劃著,要把愛心餐車流轉下去,有孩子病愈離開,就物色更困難的人加入。賬號非任何人私有,若有起色,這便是讓渡希望,讓渡“生的機會”。
廚房小院的墻壁上,像所有普通的中國家庭一樣,貼著一張紅火的“福”字。五個家庭仍然盼望著,那普通的幸福,終會到來。
來源:大眾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