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北京市密云和合園專業種植合作社內科技感十足,由北京市農業農村局指導,北京市數字農業農村促進中心、北京市智慧農業創新團隊及密云區農業農村局聯合主辦的“智慧設施應用場景觀摩活動”在此拉開帷幕。活動通過“講解+演示+實地”三維展示模式,全面展示了智能溫室控制、水肥一體化、園區數字化管理及農產品質量追溯等關鍵技術的落地成效,為北京智慧農業發展注入新動能。
![]()
此次活動是北京市數字農業農村促進中心落實北京市農業農村局《北京市關于大力發展智慧農業的實施方案(2025-2030年)》和《關于進一步提升農業科技示范與生產服務體系作用的實施方案》,全力推進“智慧農業提升行動”的重要舉措。按照方案要求,市數字中心圍繞設施農業、智慧大田、數字鄉村和科技信息服務,構建了“數智京園”“數智京田”“數字京村”“數字京農”四大智慧農業技術應用矩陣,聚焦技術集成與場景驗證,推動技術從“可用”走向“好用”。
作為示范性應用場景,密云和合園專業種植合作社已成功部署了一系列國產化智能環控設備,包括精準控制的卷膜卷被系統、全方位環境監測、高壓微霧加濕降溫系統以及高效水肥灌溉系統。這些先進設備通過集中統一的智能控制平臺,實現了對溫室內環境參數和作物生長態勢的實時、精準掌握,并具備遠程調控能力,極大地提升了生產效率與決策水平。
同時,園區引入智能化管理平臺,集成園區基本信息、種植排產、農事記錄、物料管理等全流程功能,推動日常管理向規范化、高效化轉型。尤為突出的是農產品質量追溯系統,通過記錄作物從定植到采收的全過程信息,構建“一物一碼”追溯體系,讓消費者掃碼即可查看生產詳情,為農產品安全保駕護航。和合園通過引入這些先進的國產化智能裝備和管理體系,成功實現了從傳統粗放式人工管理到智能化、精準化、少人化生產模式的深刻轉型。
活動期間,與會人員深入種植溫室實地觀摩了四大核心應用場景:溫室環境智能控制系統通過物聯網傳感器與AI算法聯動,自動調節通風、遮陽、灌溉等設備實現環境動態平衡;智慧設施園藝應用場景集成高壓微霧加濕、LED補光等技術提升作物產量與品質;農產品溯源技術體系實現從種植到銷售的全程數據上鏈確保信息透明可查;番茄灌溉實驗區通過水肥一體化系統精準供水施肥,節約用水13.3%,減少了肥料的使用達到23.8%。這些場景集中體現了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在設施農業中的深度融合,標志著北京智慧農業從“單點突破”邁向“系統集成”的新階段。
北京市數字農業農村促進中心負責人表示,此次觀摩活動不僅集中展示了北京在智慧農業領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和實踐經驗,更為北京市各區搭建了一個寶貴的交流學習平臺。這必將有力推動智慧農業技術的廣泛普及和深入應用,為“智慧農業提升行動”的有效落地提供堅實支撐。
此次活動共邀請了來自市、區農業農村局智慧農業相關部門、各區園區代表、科研團隊以及企業代表等70余位嘉賓出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