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武宣長壽村智慧農業園,450畝哈密瓜田迎來豐收,金黃的“金皇冠”掛滿藤蔓,農戶們忙著采摘裝箱,即將發往全國各地市場。
這片由武宣群農耕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運營的基地,“數”味十足:依托5G物聯網平臺搭建數字管理中樞,集成20余組光照、溫濕度、風速等環境傳感器,實時采集田間數據;通過大數據分析構建作物生長模型,精準調控灌溉、施肥、通風等環節,搭配水肥一體化自動灌溉系統,種植效率比傳統模式提升40%。更有“哈密瓜—西紅柿—圣女果”數字化輪作方案,根據數據測算的作物生長周期科學安排種植,實現一年多熟、土地不閑,常年帶動35名周邊農戶就業,日薪120元,農忙時用工量翻倍,讓村民在家門口實現“數字務工”增收。
![]()
打開百度APP暢享高清圖片
(圖為收獲季節農戶裝箱現場)
豐收季里,公司財務桑秀玲犯了急:大批哈密瓜集中上市,急需開具自產農產品銷售發票。提交申請后,武宣縣稅務局的“助農服務小分隊”立馬上門,不僅扎進大棚實地核查種植情況,還通過企業數字農業管理平臺調取種植臺賬、灌溉記錄、產量統計等電子數據,結合資質材料交叉核驗,確認企業自產自銷屬性。同時現場輔導企業規范留存數字種植檔案,當天便完成企業歸類,順利開具自產自銷發票,用“數據跑路”替代“企業跑腿”。
“以前開農產品發票,光人工整理種植臺賬、產量記錄等紙質材料就得花3天,跑大廳提交資料、領取紙質發票起碼跑2趟,一筆訂單動輒要開十幾張紙質票,又費時間又費精力;現在可太省心了,不用跑現場、不用遞紙質件,你們核查完直接歸類企業類型,我們在家輕點鼠標就能開電子發票,全程1天搞定,一張電子票就能覆蓋整筆訂單,效率直接翻了好幾倍!”公司財務桑秀玲如釋重負地說道。
![]()
(圖為稅務干部深入武宣長壽村智慧農業園了解種植情況)
這次高效服務只是武宣縣稅務局“數字助農”的一個縮影。針對農業企業季節性強、銷售集中的特點,該局打通稅務系統與涉農企業數字平臺的數據接口,開通涉農服務綠色通道,推行“實地核查+數據核驗+即時辦理”模式,豐收季主動靠前對接。如今,一車車帶著“數字基因”的哈密瓜正運往全國,稅務部門的“數智化”服務仍在持續跟進,以精準高效的“稅動力”,助力武宣智慧農業在數字化轉型路上穩步邁新步,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數字活力。(圖片由肖新判、莫春云授權提供)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