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墻那頭傳來的咒罵,像一根冰冷的針,刺穿寂靜的夜,讓這位年過九旬的老人再次睜著眼直到天明。
她時常蜷縮在床頭,耳邊回蕩著墻那頭的罵聲,眼前是兒子兒媳冰冷的目光,以及那兩個始終對準她院落的攝像頭——像一雙永不閉合的眼睛,日夜注視著她的一舉一動。
拆遷風聲起,親情現裂痕
曾經,這是一個令人羨慕的家庭。劉老太與兒子郭林一家相鄰而居,本是守望相助的親情佳話。直到兩年前,拆遷的消息像一塊試金石,照出了人性深處的暗面。
利益的誘惑像一面放大鏡,照出了人性中隱匿的貪婪。
起初,郭林夫婦只是旁敲側擊地跟劉老太聊起搬家的事,言語間試探著問她“想不想去城里住?我們都租好房子了,那里生活更方便……”。劉老太沒多想,還笑著說:“我這把老骨頭,哪兒也不去,就守著這老房子。”可她沒注意到,郭林夫婦聽到這話時,臉上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不滿。
沒過多久,郭林夫婦的態度就變了。他們不再繞圈子,直接跟劉老太提出,想在老宅確權時,將房屋產權都登記到自己名下。劉老太愣住了,這棟老宅是她和丈夫一磚一瓦蓋起來的,承載著夫妻倆一輩子的記憶,更何況她還有一個女兒,怎么能登記到郭林一人名下?她當場拒絕了這個要求。
被拒絕后,郭林夫婦徹底沒了往日的客氣。從一開始的“好言相勸”,到后來的步步緊逼,最終演變為長期的威脅、恐嚇與精神壓迫。他們不再只是言語上的冒犯,兒子開始阻撓鄰里前來探望,將她隔絕成一座“孤島”。這種無形的控制,以一種不留傷痕,持續侵蝕老人精神防線,導致長期處于恐懼狀態的劉老太夜不能寐,原本硬朗的身體也每況愈下。
“你個老不死的,房子留著給郭晴,你就聽她糊弄你......”郭林口中的郭晴,是自己的妹妹。在郭林看來,自己的妹妹接觸老母親,無非就是想和自己搶奪房產。不久后,郭林在自家房檐下安裝了兩個攝像頭,24小時對準母親的院子。
![]()
一紙保護令,司法初介入
女兒郭晴來看望母親時,發現了她的變化,追問之下才知道事情的原委。郭晴又氣又急,找到哥哥郭林理論,可郭林不僅不聽,還指責妹妹多管閑事、想搶家產,兄妹倆吵得不可開交,最后不歡而散。看著母親日漸憔悴的模樣,郭晴心疼不已,在親友的建議下,她陪著母親來到密云法院,決定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
那天,劉老太坐在法院的接待室里,雙手不停地顫抖。她盯著紙上的字出神——活了九十多年,她從沒想過,自己會因為家事,要跟親生兒子對簿公堂。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她一筆一劃地在申請書上寫下名字、按下手印,聲音哽咽著說:“我真的沒辦法了…… 他們天天罵我、盯著我,我活得不像個人樣啊……”
承辦法官在審查案件后,認定郭林夫婦的行為已構成精神侵害,符合人身安全保護令的法定條件。法院依法作出裁定:禁止郭林夫婦對劉老太實施辱罵、威脅、騷擾等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這份保護令,本應是阻隔暴力的第一道防線,卻未能讓郭某夫婦收斂。
郭林公然砸毀了兩人之間的院墻。那道墻,也深深砸在了老人的心上。
“我連在自己院子里曬太陽都感到有人在盯著我,”劉老太向法官哭訴,“他們就是想逼我搬走,逼我放棄這個房子。”
這兩個冰冷的攝像頭,成了壓垮老人的最后一根稻草。在極度恐懼和無助中,她再次向法院求助,申請強制執行保護令。
執行法官上門,剛柔并濟破局
保護令不是一紙空文,它是法律劃出的紅線。
執行局在接到申請后,高度重視,考慮到劉老太已94歲高齡,執行局局長周鐵軍決定親自帶隊上門,“老人年紀這么大,我們不能讓她再跑一趟法院。”
那天下午,執行團隊同時做了兩手準備:一方面,周鐵軍與余曉磊法官來到劉老太家中,耐心傾聽她的訴求,安撫她的情緒;另一方面,他們立即約談郭林夫婦,嚴肅指出其行為已構成對人身安全保護令的公然違反。
“現在這樣持續給老人精神壓力,已經觸碰到了法律的邊界。”余曉磊的語氣里少了幾分強硬,“更重要的是,你們現在的做法,已經違反了人身安全保護令的要求。”
他停頓了一下,目光掃過在場的人,繼續說道:“法院出具保護令,本意是想給老人一個安穩的生活環境。如果繼續這樣下去,法院也只能依法采取相應措施,這肯定不是大家想看到的結果。”
聽到 這,郭林夫婦徹底慌了,之前的強硬態度蕩然無存,慌忙解釋道:“我裝攝像頭是為了防盜,砸墻是因為院墻太舊了,我是為了我媽好!”
“如果真的是為了她好,就不會讓她落得夜不能寐的地步。” 余曉磊緩緩開口,“如果真的是為了她好,更不會把她逼到連出門都要猶豫的境地。”
他停頓片刻,目光落在他們身上:“你們自己也是為人父母的,應該能懂——誰都不希望老了以后,子女會這樣對待自己。老人家辛苦了一輩子,想要的其實很簡單,不過是一個安穩的晚年,還有作為長輩該有的基本尊嚴。”
余曉磊的話,讓郭林低下了頭。
修復的不僅是院墻,更是人心
考慮到劉老太長期遭受精神侵害,心理狀態不佳,執行局法官們還特意聯系了“密之語”心理工作室,為她安排了一次專業的心理疏導。
那天,陽光很好,劉老太坐在屋子里,眼神里卻滿是戒備。心理咨詢師沒有急著疏導,而是坐在她身邊,輕聲問:“大娘,最近睡得還好嗎?”
一句平常的問候,讓老人眼眶紅了。“我睡不著啊,一閉眼就聽見他們罵我,總覺得他們要沖進院子里……”
她握著心理咨詢師的手,把兩年來的委屈、恐懼、失望一股腦地說了出來——從最初一家人的和睦,到拆遷消息傳來后的變化,再到被兒子兒媳辱罵、監視的日子,說到動情處,她老淚縱橫;說到釋然處,她長嘆一口氣。
“我已經很久……沒有這樣輕松過了。”她輕聲說。
一面錦旗,一紙信箋,一份遲來的安寧
在法官剛柔并濟的執行策略下,郭林夫婦的態度發生了轉變。他們最初辯解“只是為了防盜”,但在法官出示相關證據、闡明法律后果后,終于低下了頭。
他們很快拆除了那兩個對準母親院落的攝像頭,并修復之前砸毀的院墻。看著兒子親手拆下攝像頭,劉老太眼眶濕潤,兩年來的恐懼和委屈在這一刻終于得到了釋放。
案件圓滿執結后的一個清晨,劉老太特意讓女兒郭晴根據自己的口述整理了一封感謝信。
信中,她寫道:“我生于1932年,這一生見證了國家的風風雨雨,從未想過自己的晚年會因家事而陷入如此困境……感謝法官們,是你們讓我相信,法律不只是冷冰冰的條文,更是守護百姓安寧的溫暖力量。”
![]()
不僅如此,劉老太親手將一面寫著 “執法為民擔使命 保護令前踐初心” 的錦旗送到了密云法院執行局。
![]()
這是一位普通的老人,用最質樸的方式,表達著對法律的信任,對法官的感激。
那道被砸毀的院墻,終于被修復。而劉老太心里的那道墻,也在司法的溫度中,一點點瓦解。
如今,劉老太的院子里又恢復了往日的生機。天氣好的時候,她會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曬太陽,看著院墻上的花慢慢綻放;晚上,她不再失眠,能安安穩穩地睡上一整晚。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執行案件,而是一場關于尊嚴、關于安寧、關于晚年如何被溫柔以待的守護。法律不只是冷冰冰的條文,也可以是暖融融的光,照進那些被陰影籠罩的角落。
(注:文中當事人姓名均為化名)
以上內容來自密云法院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密云資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