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曹宇悅)“孩子患有先天性拇指重度發育不良,右手拇指短小且完全無法活動,僅通過一次手術,我們就為患兒成功造出一個‘會生長’的全新拇指。”11月4日,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院(簡稱“山東省立醫院”)手足與顯微重建外科副教授陳超正在幫助4歲的元元(化名)進行康復訓練。通過一次性再造手術重建拇指后,元元已能完成拿取物品、握筆寫字等動作,恢復了拇指80%以上的功能,外觀也與正常拇指高度接近。
陳超介紹,“2007年,中國醫師協會顯微外科醫師分會副會長王增濤,首創‘手指全形再造’的手術理念和手術方式,即從患者身體的各個部位取骨骼、皮膚、指甲等不同組織,為患者‘造出全新的手指’,既能恢復手的原有功能和外觀,也避免了傳統術式造成的患者足趾缺失。此后十余年間,‘全形再造’的術式不斷更新迭代,取得了多項重要創新突破。”
在陳超看來,與“切除發育不良的拇指后進行食指拇化術”的傳統治療方案相比,這一創新術式避免了手指的缺失,保護了患兒心理健康,且術后手指的外觀與功能恢復效果更優;與分期全形再造手術相比,該術式在一次手術中即可完成血管、神經、肌腱橋接與轉位,為患者節省了3~6個月的二次手術等待時間。
“由于新拇指的肌腱來源于其他手指的肌腱轉位,患者大腦對其控制還不夠靈敏,需要通過康復訓練逐漸建立反射。”陳超提醒,患者術后一個半月左右骨骼愈合后,即可開始進行功能鍛煉,部分病例3~6個月后可通過肌腱松解術進一步改善關節活動。目前,已有10位先天性拇指重度發育不良患兒接受了該手術治療,均恢復良好。
![]()
10月9日,在美國手外科學會2025年年會上,陳超受邀進行拇手指全形再造手術示范。受訪者供圖
王增濤介紹,經過不斷優化和創新,“手指全形再造”術式逐漸得到了世界認可,已推廣至歐洲、印度、韓國等地。今年4月,陳超憑借“手指四指缺損的全形再造”,榮獲世界顯微重建外科學術大會“最具挑戰病例競賽”第一名;在今年10月舉辦的美國手外科學會年會上,陳超作為世界頂級專家,受邀在手術創新環節演示拇手指全形再造技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