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我院再次獲批廣州市重大疑難(罕見)疾病診療中心建設項目。此次突破,標志著我院消化系統疾病整體診療水平邁上新臺階。
11月3日下午,2025年廣州市第二批重大疑難(罕見)疾病診療中心授牌活動順利舉行,我院炎癥性腸病項目獲批廣州市第二批重大疑難(罕見)疾病診療中心。這不僅是我院消化內科在炎癥性腸病、小腸疾病等消化系統重大疑難罕見病診療領域獲得的又一次認可,也是繼“
廣州市結直腸癌重大疑難疾病診療中心
![]()
當前,我國炎癥性腸病患病人數已躍居全球首位。該疾病具有“無法治愈、診治復雜、反復發作、進行性加重、致殘”等特點,防治形勢嚴峻。我院消化內科作為“國內最年輕”的國家臨床重點專科之一,依托國家消化系統疾病臨床研究中心分中心,持續聚焦炎癥性腸病疑難重癥的診療突破。消化內科高翔教授表示:“疑難病診療不能靠單兵作戰,必須打造'臨床一內鏡一病理一影像一基礎-新藥’一體化閉環模式。”
中心聚焦消化道重大疑難疾病
破“疑難,罕見” 之痛,解患者之愁
我院消化內科長期致力于炎癥性腸病的規范診療與重癥攻堅,是國內較早開展全腸內營養治療、生物制劑治療難治性炎癥性腸病的單位之一,相關技術獲評廣州市衛健委首批“廣州地區特色醫療技術”、廣東省醫師協會首批“名醫絕技”。
消化內科牽頭組織多學科討論(MDT),累計診治外院轉診患者數千例次。在疑難復雜炎癥性腸病診治領域持續探索,于2020年成立小腸疾病中心,在國內率先開展了小腸鏡下狹窄切開擴張術、球囊擴張術、小腸出血內鏡治療、細胞內鏡精細檢查術、小腸超聲內鏡檢查、小腸瘺管閉合、膿腫切開引流等新技術,疑難重癥診療能力居國內前列。
自2012年建科以來,消化內科堅持每周開展全院炎癥性腸病MDT疑難病例討論,已完成2000余例疑難病例討論,舉辦MDT相關講座培訓300余場。為滿足遠程患者以及國際會診需求,自2020年拓展遠程MDT會診和遠程病患接診,累計開展院級MDT交流100余場,診療體系日益成熟。
目前,我院炎癥性腸病中心已建立起規范診療體系,參與制定多項國內共識及指南,成為全國首批“炎癥性腸病區城中心”,并牽頭成立廣東省炎癥性腸病遠程會診中心,覆蓋50余家各層級醫院,推動區域診療同質化。每年接收轉診急危重癥和疑難患者約400余例,切實保障患者得到及時有效治療。
![]()
深耕疾病研究,推動精準治療
消化內科圍繞炎癥性腸病發病機制、藥物研發、個體化精準治療和并發癥處理等領域,開展了系統深入的基礎研究和臨床研究。近5年主持縱向課題20余項、橫向課題100余項,多項研究成果被相關指南引用,在Gastroenterology、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Aliment Pharmacol Ther、Inflamm Bowel Dis和Clin Pharmacol Ther等國際權威期刊發表多篇高水平文章。
消化內科率先驗證亞洲人群特有硫嘌呤類藥物毒性預測位點,已應用于超1萬余例患者,避免1%硫唑嘌呤相關致死性不良反應風險,社會效益顯著,相關成果獲批2022年“廣州地區臨床特色醫療技術”。同時,作為全國知名的炎癥性腸病藥物臨床試驗基地,先后參與國際多中心新藥臨床試驗80余項,其中6項擔任全國組長單位,5項中國入組率排名第一,2項躋身全球前三。
![]()
未來,我院將依托現有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平臺,以打造炎癥性腸病及小腸疑難疾病的“廣州方案”為目標,持續優化診療流程,擴大優質醫療資源輻射,為粵港澳大灣區患者提供更精準、高效的醫療服務。
供稿科室:醫政處
責任編輯:劉山青
初審:張源泉、戴希安
審核:樂虞瑩、呂竹
終審:李文敏
審定發布:李漢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