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產業為基;集體經濟,強村之本。鹽湖區大渠街道大渠村精準錨定發展方向,以“村企攜手、資源盤活、多元增收”為抓手,探索出一條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既讓集體資產“活”起來,更讓村民腰包“鼓”起來,繪就了鄉村振興的喜人畫卷。
![]()
走進山西新八福食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智能化生產線高速運轉,洗菜、脫水、切餡、包餃、打包全流程自動化操作,在工人的精準操控下,每分鐘就能產出約一萬個餃子,日產能達10噸。這處現代化工廠的落地,源于2021年村企之間的一次“雙向奔赴”。當時,新八福食品籌建新廠卻苦于找不到合適場地,而剛完成村莊合并的大渠村,正將壯大集體經濟作為核心任務。村“兩委”主動對接企業,最終達成深度合作——村集體以資金入股形式參與,不干預企業經營,每年可穩定獲得4萬余元分紅,既解決了企業的場地難題,又為村集體經濟注入了“源頭活水”。
企業落地不僅讓集體增收,更給村民帶來了“家門口就業”的福利。村民關林煜曾在北京務工,離家遠、崗位不穩定一直是他的煩心事。2024年,他返鄉入職新八福食品,如今每天朝八晚六工作,待遇優厚且能照顧家庭,“在家門口上班,同事相處和睦,比在外漂泊踏實多了”。
依托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大渠村持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讓資源變資產、村莊變“合伙人”。運金路恒來源農貿市場二期工程便是成功實踐:村集體以40余畝土地入股企業,每年增收14萬元。該市場創新采用“冷庫+冷鏈+農貿市場+電商”模式,不僅方便了周邊居民生活,更能提供40至50個就業崗位,涵蓋菜商短途倒運、裝卸等多個領域,讓村民實現“就近就業、穩定增收”。
![]()
盤活閑置資源,更能釋放發展潛力。大渠村將閑置的舊校舍改造升級,與餐飲公司合作開辦老年日間照料中心,企業負責運營,每年為村集體創收4萬元,同時專業運營老年食堂,讓閑置資產煥發新活力。如今,這里飯菜飄香、溫馨熱鬧,不僅本村老人愛來,更吸引了寺北村等周邊村莊的村民前來就餐。“在家做飯又累又浪費,這里廚師手藝好,吃得舒心又省心,再遠我也愿意來。”村民姚先生的話語里滿是認可。
從資金入股分紅到土地入股增收,從閑置校舍盤活到村企合作共贏,大渠村通過多元探索,實現了集體經濟從“輸血”到“造血”的質變。談及未來,大渠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王海軍思路清晰:“我們將繼續深化村企合作,探索農產品深加工、鄉村旅游等新領域,同時加大人才引育力度,鼓勵年輕人回鄉創業,以產業興旺拓寬增收路徑,讓村集體經濟更強、村民日子更紅火。”(董曉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