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人問:“癲癇患者能吃生姜不?怕刺激神經(jīng)不敢碰”—— 其實不用全忌!老輩人里藏著個 “反常識” 的家常吃法:生姜炒雞胗,溫乎乎的不辣不刺激,還能幫著 “醒脾”,尤其適合總飯后犯迷糊、記不住事兒的病友,90% 的人沒試過,今天教你咋做。
先說說:為啥生姜配雞胗,對癲癇病友好?
老輩人常說 “脾是‘營養(yǎng)倉庫’,倉庫門打不開,
神經(jīng)就沒底氣”。很多癲癇病友長期吃藥傷了脾胃,吃進去的營養(yǎng)吸收不了,大腦 “餓” 得慌,就容易犯迷糊、記東西差;要是再碰點涼的、油的,脾更 “提不起勁”,神經(jīng)也跟著穩(wěn)不住。生姜是溫性的,不像辣椒那樣刺激,能輕輕 “戳醒” 脾,讓它好好干活;雞胗能幫著消化,把吃進去的營養(yǎng) “磨碎”,好給大腦送過去。兩者搭著炒,吃著暖,還能幫神經(jīng)補 “能量”,記東西也清楚點。我老家有個老鄰居,以前總飯后愣神、忘事,每天吃小半碗生姜炒雞胗,慢慢就好了,說 “吃著舒服,腦子也不沉了”。
![]()
家常做法:3 步搞定,不辣不腥,新手也會
材料超簡單:新鮮雞胗 3 個(大概 150 克)、生姜 1 小塊(比拇指略大)、鹽少許,不用放別的調(diào)料(避免刺激)。
處理雞胗去腥味:雞胗切開,把里面的黃膜撕掉,用面粉搓 1 分鐘(吸附臟東西),再用清水沖干凈,切成薄片;生姜去皮,切成細絲(別太粗,不然嚼著辣)。
炒前 “滑個水”:鍋里燒點水,水開后放雞胗片,煮 1 分鐘(別煮太久,不然嚼不動),撈出來瀝干水 —— 這樣能去大部分腥味,還讓雞胗更嫩。
少油快炒:鍋里放 1 勺油(比平時炒菜少點),油熱后放生姜絲,炒 10 秒出香味(別炒糊,會發(fā)苦),再放焯好的雞胗,快速翻炒 2 分鐘,最后加一點點鹽,炒均勻就能出鍋。
吃著是生姜的清香味,一點不辣,雞胗嚼著有勁兒,配著粥或軟米飯吃,胃里暖乎乎的,特舒服。
![]()
誰能吃?誰得換著來?別瞎吃!
適合吃的:
總覺得飯后肚子脹、犯迷糊,舌頭邊上有齒痕(老輩說這是 “脾虛”),吃點涼的就不舒服的人 —— 吃這個能幫著醒脾,慢慢就不迷糊了。
![]()
不適合吃的:
要是你平時容易上火(口干、嗓子疼、大便干),別吃生姜版,換成 “山藥炒雞胗”:把生姜換成山藥丁,做法一樣,山藥也是健脾的,還不上火,吃著更溫和。
之前有個阿姨,吃生姜炒雞胗后覺得口干,換成山藥版,吃了兩周,肚子不脹了,記東西也清楚了,說 “終于找到適合自己的菜了”。
![]()
這只是 “家常養(yǎng)”,別犯 2 個錯
不能替抗癲癇藥:這道菜是幫著養(yǎng)脾胃、補營養(yǎng)的,該吃的藥必須按時吃,別覺得 “吃了這個就能減藥”,那會耽誤病情;
別一次吃太多:每次吃小半碗(大概 50 克雞胗)就行,吃多了容易不消化,反而脹肚子 —— 家常調(diào)理,慢慢來才管用。
要是你也總飯后犯迷糊、記不住事兒,不妨明天試試這道生姜炒雞胗(上火就換山藥版),簡單好做,廚房隨手就能搞。其實癲癇病友的飲食不用太 “死板”,找對老輩傳的溫和法子,養(yǎng)好了脾胃,神經(jīng)也能更穩(wěn),記東西也不糊涂了。
溫馨提示:本文僅作健康科普,不代替任何醫(yī)療建議
想了解更多關(guān)于癲癇的知識,可以關(guān)注公眾號癲安趣說(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 如有侵權(quán)立即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