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案齊眉(jǔ àn qí méi),也作“齊眉案舉”,本指孟光給丈夫梁鴻送飯時,將托盤舉得跟眉毛一樣高,以表示尊敬;后形容夫妻相敬相愛。成語出自《后漢書·梁鴻傳》,“每歸,妻為具食,不敢于鴻前仰視,舉案齊眉。”
![]()
梁鴻,字伯鸞,東漢初年扶風平陵縣人。梁鴻幼年時父親去世,以致家中十分貧寒,可是即便如此,他卻依舊注重節操且博覽群書,可惜生逢新朝末年亂世,梁鴻雖然曾在太學受業,但在學有所成后卻不得不在上林苑以放豬為生。
一次,梁鴻家不慎失火,并蔓延到了鄰居房屋,梁鴻知道責任在己,遂將家中的豬全部送給鄰居作為賠償,但鄰居卻表示依舊不夠,別無財產的梁鴻只好承諾以免費做工抵償,于是日夜給鄰居做雜物,絲毫不敢懈怠。
其他人得知此事,都稱贊梁鴻忠厚老實,責備鄰居得理不饒人,鄰居對于梁鴻也是十分欽佩,便不再讓其做工,并將豬全都還給了梁鴻,但梁鴻卻在婉拒后返回了家鄉。
![]()
梁鴻的事跡傳開之后,很多人都因仰慕梁鴻的節操,爭相將女兒許配給他,然而梁鴻全都謝絕不娶。
同縣孟家有個女兒名叫孟光,“狀肥丑而黑,力舉石臼”,雖然容貌并不出眾,但因孟家頗有家資,故而也多有上門提親者,但孟光在婚事上卻是十分挑剔,直到三十多歲了還沒有嫁出去。父母急得不行,便問她為何不嫁,她回答說,“除非是遇到像梁伯鸞那樣的賢能之人,我才會出嫁。”
梁鴻在得知了孟光的志向后,曾拒絕了多樁婚事的他,卻主動請人去孟家行聘。孟家自然十分高興,立即答應下來,就此敲定了雙方的婚事。
![]()
孟光在籌備婚事時,卻不像其他女子那般準備金銀羅緞,而只是準備了布衣、麻鞋、籮筐和織布的工具等,大家對此感到十分奇怪,但孟光卻是成竹在胸,表示自己自有主張。
到了出嫁那天,孟光像是普通新娘一樣,精心裝飾打扮一番后,嫁到了梁鴻家。然而,婚后七天,梁鴻始終對孟光置之不理,孟光便主動對梁鴻說,“我聽說夫君高義,回絕了多門親事,我也謝絕了不少行聘之人。如今承蒙夫君聘娶了我,卻不知何處開罪了夫君,望能明告。”
![]()
梁鴻回答道,“我所求的妻子是穿粗布衣服、能吃苦的人,這樣的人才能和我一起隱居山林之中。現在你身上穿著精美的絲綢衣服,臉上濃施粉黛,這哪里是我所希望的呢?”
孟光一聽,卻是正中下懷,連忙對梁鴻說道,“我之所以這么打扮,只是想要試探一下夫君的好惡,考察一下夫君的志向。既然如此,妾身自當換裝。其實,我早就準備好了隱居所需的衣服和器具了。”
于是,孟光換了發式,穿上粗布麻衣,開始操持家務勞作。梁鴻見狀,連連稱贊道,“這才是我梁鴻的妻子!”
![]()
共同生活了一段時間后,梁鴻、孟光夫婦進入霸陵山中隱居,以耕織為業,以詩琴自娛。然而,兩人雖然隱居,卻時常有人慕名前去尋找拜訪,夫妻二人不堪受擾,于是便又搬至人煙更為稀少的關東地區隱居。
后來,夫妻二人南下吳地,與當時很多勞動者一樣,成為了依附于世家豪族的徒附。梁鴻一家住在當地大族皋伯通家宅的廊下小屋中,梁鴻每日負責舂米,孟光則在家中做好飯食給丈夫送去,她每次都是恭恭敬敬的走到丈夫面前,低頭不敢仰視,將把盛食物的托盤舉得跟眉毛一樣高,送到梁鴻面前請丈夫進食,而梁鴻也是很有禮貌地用雙手去接。
![]()
久而久之,皋伯通對此大為吃驚,嘆道,“一個雇工竟然能讓妻子對他如此敬畏,定然不是平常人”,于是便讓梁鴻住進了家里,不再干那些雜事。
此后,梁鴻閉門著書十余篇,后因積勞成疾臥病在床。臨終之際,梁鴻對對皋伯通說,“我聽說前代高士從不擇生死之地,都是隨遇而安葬。我死之后,請您不要讓我的孩子將我送回家鄉安葬,我既死在吳地,安葬在吳地就好。”
梁鴻死后,皋伯通遵循其遺愿,將他安葬在了要離冢旁,并說道,“要離乃壯烈之士,梁鴻是清高之士,就讓他們二人長相依傍吧!”葬完丈夫,孟光帶著兒子返回了扶風老家,此后事跡不再見于史料,而兩人這種互敬互愛的故事則被傳為佳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