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則離譜又好笑的購物經歷登上了熱搜:
一位網友花37.9元在網上下單買了一把“原木簡約椅子”,結果快遞到家一拆開,愣是傻了——
盒子里連一根木頭都沒有,只有一張打印出來的“椅子圖紙”。
買椅子?不,是買了“夢想藍圖”
![]()
這位網友在社交平臺發帖吐槽道:
“原以為撿了個便宜,沒想到收到的竟然是未來可以擁有椅子的希望。”
照片里,那張A4紙上清楚地畫著椅子的結構圖、尺寸、木材說明,甚至還有一句——
“請自行準備材料。”
不少網友笑瘋:
“37.9元買了個教程?”
“這商家是真實踐了‘授人以漁’。”
“這椅子還得我自己造?”
商家回應:商品詳情里寫得很清楚!
![]()
事情發酵后,記者聯系了賣家。
商家回應說:
“我們賣的是DIY椅子設計圖,不是成品椅子,詳情頁里寫得很清楚。”
記者查看該商品頁面發現,確實在商品標題的最后一行標注了“僅售圖紙”,但字體極小,幾乎淹沒在商品描述和宣傳圖中。
不少網友表示,這種“隱性文字陷阱”簡直太坑人:
“誰能想到買個椅子要先讀論文?”
“這種寫法就是專門騙點‘手快黨’的錢。”
![]()
網購低價陷阱越來越“藝術化”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類似“低價陷阱”了。
之前就有網友買“洗衣機”,結果只收到一個縮小版模型;
有人買“電動牙刷”,到手才發現只寄了刷頭;
甚至還有人買“貓窩”,結果商家寄來了一張貓窩照片。
這些“奇葩網購”案例的共同點是:
價格誘人、標題模糊、細節藏在角落。
不少消費者圖便宜沒細看詳情,就掉進了坑里。
?? 法律視角:這其實很難“維權”
律師指出,這種情況雖然“離譜”,但如果商家在頁面中明確說明了“售賣圖紙”或“僅供參考”,
消費者維權確實存在難度。
但如果商家刻意通過混淆宣傳、誤導圖片讓人誤解,則可能構成虛假宣傳。
“消費者在網購時,一定要仔細閱讀商品說明,不要被封面圖和標題迷惑。”
? 網友調侃:花37.9元買了個教訓
事件一出,網友們評論區“笑哭一片”:
“我終于明白了,便宜真的沒好貨。”
“這椅子估計連魯班都得氣笑。”
“下次買車可得看清楚,是不是‘圖片僅供參考’。”
也有網友表示支持商家:“人家確實寫了圖紙,不能怪別人細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