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特朗普上臺時高舉“美國優先”大旗,信誓旦旦要通過貿易戰單挑中國的場景嗎?2025年下半年的華盛頓,劇本已經徹底改寫。貿易戰的鑼鼓聲漸行漸遠,取而代之的,是在中國周邊海域響起的軍艦汽笛聲。這一連串組合拳速度快得令人眼花繚亂,一場精心布局的地緣戰略棋局正在西太平洋全面展開。
![]()
從“單挑”到“群毆”,特朗普為何突然換劇本?
曾幾何時,特朗普的“關稅大棒”揮舞得虎虎生風。他堅信憑借美國的經濟體量,足以通過單邊施壓讓中國屈服。然而幾年較量下來,殘酷的現實擺在面前:
中國的制造業生態之完善、產業鏈之完整,遠超想象。一紙關稅令下,美國企業面臨的不是生產線撤出中國,而是成本飆升、供應鏈混亂的困境。對華貿易逆差不降反升,國內通脹壓力驟增,商界怨聲載道。
特朗普團隊內部評估后不得不承認:“單挑”這條路,走不通了。
于是,我們看到了2025年這場驚人的戰略轉向。曾經嗤之以鼻的奧巴馬“重返亞太”和拜登“印太戰略”,被特朗普團隊重新撿起,并注入了更具攻擊性的現實主義色彩。其核心邏輯簡單而冷酷:既然一對一壓不服,那就拉起整個地區的力量,打造一個環繞中國的“戰略包圍圈”。
這個新劇本的精髓在于“多點施壓”——不在一個戰場與中國糾纏,而是在東海、南海、印度洋乃至資源、技術等多個維度同時發力,讓中國陷入“四面起火,疲于應對”的困境。
![]()
多國接連下場,11月的“包圍鏈”加速成型
2025年11月初的幾天,堪稱西太平洋的“戰略地震周”,美國的多線操作展現出驚人的執行力。
11月2日,越南 - “糖衣炮彈”下的離間計
美國防長赫格塞斯親赴河內,帶來的“禮物”看似不起眼——三艘巡邏艇、三架教練機。但醉翁之意不在酒,他那句公開表態:“支持一個強大獨立的越南”,在地區外交圈內投下了一顆震撼彈。這話術精準地觸動了中越關系中最敏感的那根弦。美國此舉,無異于在精心培育一顆能夠牽制中國的“戰略棋子”,盡管越南領導人心知肚明,與虎謀皮的風險有多大。
11月3日,菲律賓 - 南海的“特洛伊木馬”
幾乎無縫銜接,赫格塞斯轉戰馬尼拉,與菲防長特奧多羅共同宣布成立“菲律賓特遣部隊”。這支僅60人的小部隊,卻由海軍將領掛帥,且毫不掩飾其“應對中國”的定位。這好比美國在南海楔入的一顆精巧而致命的釘子。60人只是種子,背后是美軍強大的情報、指揮和后勤支持系統。未來,這個小小的指揮部完全可能迅速擴編為美國介入南海事務的前沿樞紐。
印度 - “戰略平衡手”的徹底倒戈
同期間,美印簽署十年防務合作協議,標志著莫迪政府長期奉行的“戰略自主”出現決定性轉變。多年來,莫迪在中美俄之間長袖善舞,左右逢源。此番徹底倒向美國,無疑是判斷地緣天平已嚴重傾斜。中印邊境的長期對峙,為美印軍事合作提供了最直接的借口。美國終于將這個南亞次大陸的巨人,牢牢綁上了自己的戰車。
核潛艇“大放送” - 顛覆東北亞軍力平衡的險招
特朗普政府批準向韓國轉讓核潛艇建造技術,是打破數十年防擴散慣例的冒險之舉。韓國總統李在明將此視為重大外交勝利。緊接著,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立即跟進,迫切要求“同等待遇”。一旦日韓兩大海上力量裝備核潛艇,將從根本上改變東北亞的海權格局。疊加澳大利亞已在推進的核潛艇項目,在地圖上將這些點連接起來,一條清晰的、由核潛艇支撐的“海上包圍鏈”已然浮現。
![]()
不止于軍事!美國欲掐斷中國“戰略杠桿”
軍事圍堵之外,美國同時在資源領域開辟了“第二戰場”。
美國財長貝森特公開宣稱“兩年內解決對華稀土依賴”,直指中國的另一張王牌。稀土被稱為“工業維生素”,從F-35戰機到精確制導武器,從電動汽車到智能手機,無一能離開它。目前,中國掌控著全球近90%的稀土精煉產能,這是數十年技術積累和產業鏈布局的結果。
貝森特的豪言壯語背后,是美國聯合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瘋狂投資替代產能的孤注一擲。然而,構建一套獨立于中國的稀土精煉體系,遠非開挖新礦那么簡單。 它涉及復雜的化學工藝、環保處理乃至技術人才儲備,這恰恰是短期內用錢最難彌補的差距。美國的這個“兩年之約”,聽起來更像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絕望沖刺。
![]()
看似鐵板一塊,實則“塑料同盟”破綻百出
特朗普的“群狼戰術”陣容豪華,但細察之下,這個反華聯盟的內部,卻充滿了難以調和的矛盾和裂痕。
首先,盟友各懷鬼胎,同床異夢。
- 印度想要的是美國的資金和技術,以實現其“大國夢”并制衡中國,但它絕不會為此犧牲與俄羅斯的傳統軍事和能源合作。讓新德里為華盛頓火中取栗?莫迪沒那么天真。
- 越南的底線清晰:借美國之勢提升自身在南海問題上的議價能力,但絕不愿成為中美對抗的馬前卒,破壞與北方鄰國微妙的政治經濟關系。
- 菲律賓國內政治派系復雜,親美反華并非共識。今天的緊密捆綁,可能隨著下一屆政府上臺而瞬間松動。
其次,聯盟內部歷史積怨深重。
最典型的莫過于日本和韓國。盡管美國極力撮合,但兩國在歷史問題、領土爭端(獨島/竹島)上的矛盾根深蒂固。想讓這兩個互信嚴重不足的國家,在高度敏感的對華軍事行動上精密協同,難度堪比登天。
最后,雄心勃勃的計劃屢遭現實“打臉”。
- 澳大利亞的核潛艇項目進度嚴重滯后,預算頻頻超支,等到真正成軍恐怕是十年后的事情。
“稀土脫鉤” 更被業內專家視為“Mission: Impossible”(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離開了中國的分離提純技術,澳、加等國的稀土礦石大多只能堆積在倉庫里。
![]()
博弈剛開場,中國的破局之道何在?
毫無疑問,特朗普政府的這一輪戰略急轉彎,以其迅猛的節奏和精準的落子,給中國帶來了2016年南海仲裁案之后最嚴峻的戰略壓力。西太平洋的戰略態勢正在發生不利于我的深刻變化。
然而,大國博弈從來不是一場靠閃電戰就能決出勝負的游戲。時間,并不完全站在任何一個急于求成的玩家一邊。
美國的“群狼戰術”聲勢浩大,但其內在的脆弱性——利益分歧、歷史恩怨和項目風險——都將是這個聯盟的阿喀琉斯之踵。
對于中國而言,應對之道已然清晰:
- 以“戰略定力”應對“戰術急襲”,不隨敵人節奏起舞,沉著化解其每一次沖鋒。
- 以“深度開放”破解“戰略圍堵”,用中國市場的巨大磁力,分化、瓦解對方陣營中意志不堅定的成員。
- 以“雙邊破局”應對“多邊施壓”,跳出美國設計的“群毆”戰場,與周邊國家逐一深化雙邊關系,用合作共贏粉碎離間之計。
這場關乎21世紀格局的世紀博弈,劇本才剛剛翻開第一章。特朗普的“急火”能燒多久,取決于中國能否以“文火”穩守,并最終熬出一個屬于東方智慧的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