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麗湖大講堂以“文學與生活”為主題,邀請了中國當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學獎得主梁曉聲和魯迅文學獎獲得者、知名作家與評論家王干,與現場數百名觀眾一同探尋文學與生活之間那條深刻而堅韌的精神紐帶。
“梁老師可以用三‘者’來概括,生活的勇者、生活的記者、生活的智者。”在對話訪談的開場介紹時,王干說,作為“生活的勇者”,梁曉聲老師始終秉持知識分子的良知與擔當,在創作中直面現實,不回避矛盾,其文字中貫穿著一種可貴的正義感與道義力量。作為“生活的記者”,他以筆為鏡,深刻記錄了數十年社會變遷中普通人的命運軌跡與情感波瀾,為巨變的時代留下了鮮活而厚重的檔案。作為“生活的智者”,他的作品超越了簡單的記錄,蘊含著對人生、人性的深刻洞察與溫情關懷。王干進一步闡釋道,文學的價值正在于此——“給人以力量,使人面對困境時不屈不撓;給人以智慧,助人在紛繁世相中明辨方向;給人以信心和希望,讓人們在任何境遇下都能保有心頭的亮光。”
![]()
在簡短的開場白之后,梁曉聲圍繞“閱讀對人生的影響”與“我為什么寫作”展開了深情而懇切的闡述。他沒有高談闊論,而是通過分享個人成長中的幾個關鍵片段,將大家帶入他的文學和生活世界。
“讓我愛上閱讀和寫作,是因為小時候看小人書,這是我成長中最美好最難忘的時光,回憶起來很溫馨。”梁曉聲回憶起在物質匱乏的年代,書籍如何為他打開了通向廣闊天地的窗口。“那時能找到的書很有限,但每一本都像一束光。”梁曉聲認為,閱讀在青少年時期,它不僅僅是獲取知識,更是在構建一個人的精神骨架,塑造對世界的基本看法,教大家分辨善惡、體察美丑。
談及“我為什么寫作”,梁曉聲的答案樸素而深刻。他坦言,寫作于他,并非一種職業選擇,更多是內心積郁情感的自然流淌,是面對時代與個體命運時一種“不得不”的表達沖動。“我看到普通人在歷史浪潮中的掙扎與奮斗,感受到他們的善良、堅韌,也體察到他們的無奈與悲歡。這些人和事在我心中盤旋,催促著我必須把他們寫下來。”
“我以前常說,我是一名街頭巷尾的‘老面點師傅’,保證‘食材綠色而環保’,如今,我認為自己也是一名在街頭巷尾畫像的人,為礦工,為快遞小哥,為四處謀生的人,為他們畫像,這樣我又心安、又愉快、又幸福。”梁曉聲表示,接下來,他計劃把這樣的人物寫進他的作品中。
![]()
對話訪談尾聲,王干對梁曉聲的分享進行了總結與升華。“梁老師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他動情地說,“他的作品和他的為人,都體現了正直、善良、勇敢、光明這些珍貴的品質。一個好作家之所以能持續贏得讀者的熱愛與尊敬,絕非偶然,其背后必然有深刻的內外原因。內在的,是他對人性深切的關懷、對藝術不懈的探索、對真理執著的堅守;外在的,則是他的作品真正觸動了時代脈搏,回應了人民心聲,提供了能夠慰藉心靈、啟迪思想的精神資源。”
一個半小時的對談轉瞬即逝,現場觀眾卻意猶未盡。在互動環節,多位讀者就忙碌生活中如何從文學中汲取力量、如何更好閱讀等問題與梁曉聲進行交流,相關疑問得到了真誠而精彩的解答。據了解,作為桃源街道傾力打造的公益性高端文化品牌,“西麗湖大講堂”依托西麗湖國際科教城定位,聚焦經濟、科技、健康、文化、教育等前沿領域,已成為會聚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開展深度分享的高端科普與信息交流平臺。未來,大講堂將持續追蹤科技前沿,深耕高品質內容,為深圳市南山區建設國際化創新型人才高地、打造全球一流現代化創新城區持續注入動能。
采寫:南都N視頻記者 陳紫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