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中國中藥協會社會藥房藥學服務與終端數據研究專業委員會舉辦了一場題為“中醫藥價值突圍與社會藥房生態重塑——產業政策建議、行業標準研制與項目實踐”的專家研討會,圍繞社會藥房生態重塑與中醫藥價值在基層的突圍進行了深入討論。
專委會委托海南南海健康產業研究院專家組研究起草了《以社會藥房為載體,強化中醫藥基礎作用,促進社會藥房智慧監管升級、融入基層健康治理體系的政策建議》,提出:在智慧監管環境下,支持社會藥房向“健康管理型藥房”轉型升級;強化中醫藥基礎作用,支持將社會藥房作為中醫藥基層服務的主戰場;支持中醫藥服務納入醫保支付范圍;支持建立院內外數據信息“互聯互享”平臺,實現院內外藥事服務順暢銜接。
這份建議的核心,是將社會藥房納入基層健康治理體系中,將中醫藥“治未病”“整體觀”“生活方式與體質調養”的理念與方法在貼近群眾生活的藥房場景中實踐落地,讓藥房從“賣藥”轉向“健康管理”。
目前,由中國醫藥教育協會審評通過的《中西醫聯合防治筋骨慢痛專病門診與健康驛站一體化建設規范》團標應用推廣工作已經啟動,首批審評通過7家醫院、10家藥店為試點應用單位,還有14家醫院和藥房進入試點單位培育。專委會后續還有頭痛、老年虛弱等一系列專病健康管理標準、規范在這一模式下落地社會藥房。
2024年底,全國藥店總數已突破68萬家,平均每萬人擁有4.6家藥店。業界認為,未來五年將有2/3的藥店退出市場,能存活下來僅有15萬家左右。藥店行業的生存邏輯,正在從“鋪面數量”轉向“服務質量”。
![]()
撰稿丨方濤之
編輯丨江蕓 賈亭
運營|廿十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