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安徽霍山業主私挖近300平方米地下室致9層樓房成危房,到湖南長沙業主擅自打洞引發房屋坍塌,兩起事件暴露私挖亂建的任性妄為,將公共安全、他人生命視作兒戲。公共安全關乎萬千家庭,私挖亂建圖私利的行徑,既漠視建筑安全規范與公共利益,在城市建筑的“根基”上肆意“動土”,讓鄰里生活陷入險境,又觸碰了法律紅線與安全底線,需構建“預防-監管-追責-長效”的全鏈條治理體系,以系統性防控守護群眾生命安全。
私挖亂建屢禁不止,根源在于“利己主義”作祟與“監管鏈條”失守的雙重疊加。部分業主抱著“不出事就沒事”的僥幸心理,為逐私利、擴空間,明知私挖亂建破壞結構、威脅公共安全,仍拿公共安全做賭注,是對規則與安全的極端漠視。更關鍵的是監管層層失守,相關企業、部門未能在問題萌芽時及時制止,讓“不能挖”的禁令淪為“難管住”的空文。
治理私挖亂建,必須實現從“事后補救”向“事前預防”、從“分散監管”向“協同共治”的轉變。遏制私挖亂建亂象,僅靠事后處罰難以根治沉疴,需物業、住建、城管等職能部門堵塞監管漏洞,守好安全關口,避免類似悲劇上演。要筑牢“預防關”,明確禁止破壞建筑結構、違規開挖等行為,通過“線上+線下”宣傳普及安全知識和法律后果,對違規行為“零容忍”,早發現、早制止、早查處;也要織密“監督網”,運用視頻監控、無人機巡檢等技防手段,實現對重點區域的全覆蓋、常態化監管,對違規行為“露頭就打、即時整改”,形成“不敢違、不能違”的震懾。
公共安全是民生底線。再迫切的改造需求,也不能突破法律紅線。治理私挖亂建,需用足法律手段嚴治,從源頭防范、過程管控、后果嚴懲多維度發力堵住監督漏洞,更需要每個公民守住行為邊界、每個監督環節履職盡責,方能筑牢公共安全“銅墻鐵壁”,不讓私挖亂建的“私欲之洞”侵蝕城市安全的“民生之基”。
來源:中國吉林網長白時評出品
編輯:王偉光 審校:劉怡彤
主編:曲翱 監制:陳尤欣
統籌:張燕
![]()
點喜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