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全世界僅剩一株!警衛日夜看守,我國將種子送上太空只為拯救它
文|善吾
編輯|善吾
我國有一種植物,曾珍稀到了極致,當時全世界就剩下一棵,它因此得名“地球獨子”。
為保護它我國還專門派了警衛日夜看守,甚至還將它的種子送上了太空。
那這顆“地球獨子”究竟是怎么被發現的,現如今它的生存危機解除了嗎?
在自然界里,植物大多比較低調,它們常常待在某個角落默默生長。
不張揚的生存之道使它們不主動與人發生交集,這也使它們很難引起人們的注意。
![]()
于是一些植物慢慢走向瀕危,本就瀕危的植物走向極度瀕危。
在我國浙江就有一種植物,它最初數量不算少,還是土生土長的本土物種。
本以為它能繁衍生息,“子孫滿堂”,結果它卻逐漸走向了瀕危,離死亡僅一步之遙。
最初發現這種植物的人叫鐘觀光。
1930年鐘先生在浙江沿海一帶考察植物的時候,在普陀山偶然碰見了它。
這種植物樹形優美,枝丫成雙,稍有錯生,看上去十分美麗。
而最吸引鐘老的,是它開出的花,它的花為雌雄異花且區別明顯。
![]()
雌花是淺紅色的,雄花是淡黃色的,跟之前見過的樹種都不一樣。
這一下可讓鐘先生來了興趣,他找了很多人詢問這樹的來歷,可是沒人知曉。
無奈之下,他只好將這種神奇的樹記錄在書面上,但沒有認定它是什么獨立的物種。
此后人們只知舟山普陀山里長著這么一種植物,卻不知其究竟姓甚名甚。
直到1932年,另一位植物學家鄭萬鈞對它進行鑒定,才確認了它的身份。
它屬于樺木科鵝耳櫪屬,得名普陀鵝耳櫪。
![]()
這個名字其實是產地普陀山和其屬的結合。
雖然對普陀鵝耳櫪有了進一步了解,但是當時因為種種原因,人們對它的研究并不徹底。
最初,普陀鵝耳櫪被發現時,種群數量還是很可觀的,人們也就沒對它多加保護。
正是在這種疏忽下,當地的生態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大大影響了該物種的發展。
加上普陀鵝耳櫪本身的脆弱性,幾十年后,我國境內竟然就剩下了一棵這種樹。
這棵獨苗苗就長在普陀山慧濟寺內,樹齡高達250歲左右。
它是唯一一棵幸存的普陀鵝耳櫪母樹,由于歷經滄桑,已經表現出衰老的跡象。
![]()
這就意味著它無法每年開花結果,樹種的延續也進入了停滯期。
因為獨一性,這棵普陀鵝耳櫪樹一下子成了“名樹”,然而我國的壓力也接踵而來。
它不僅是我國僅剩的一棵樹,也是全世界范圍內僅剩的一棵,不能眼睜睜地看著它走向滅亡。
但是拯救普陀鵝耳櫪談何容易,這種樹本身就自帶“滅絕”特質。
它容易滅絕,第一個問題就出在它的花上。
普陀鵝耳櫪每年四月中上旬開花,但先開的是雄花,要等到中下旬,雌花才慢慢開放。
![]()
這樣一來,雌花和雄花真正能碰到一起的時間很短,而四月份舟山那邊的天氣又常常不好。
這寶貴的窗口很容易就被風雨給攪黃了,導致授粉根本完不成。
更麻煩的是,它們開花的位置還很“奇葩”,雌花通常長在樹頂上,雄花卻開在比較低的位置。
這樣一來風一吹,花粉很難從下往上飄,靠風授粉基本沒戲。
而就算后來有人工幫忙,情況也不樂觀。
有記錄,人工授粉后普陀鵝耳櫪的種子最終能成功長出幼苗的概率,也只有大約2.5%。
再說說它們的種子,普陀鵝耳櫪的種子,有著典型的海島植物特征,外殼又厚又硬。
![]()
這種厚殼,本來是它們為了應對海島惡劣氣候演化出的生存策略。
島上風雨多,種子不包得結實點,很難存活下去。
而且,堅硬的外殼也讓種子不容易在海水中腐爛,反而能借著洋流漂到別的地方,開枝散葉。
不過,這種堅硬的種子對普陀鵝耳櫪來說,是一把雙刃劍。
雖然能得到一些保護,但也帶來一個致命問題,種子很難自然發芽。
授粉本來就難,發芽又這么不容易,導致它們的繁殖能力低得難以想象。
![]()
那就更別提那棵僅存的上了年紀的普陀鵝耳櫪母樹了,據悉人們從未在它周圍發現過能自然生長出來的后代。
可以說人們對普陀鵝耳櫪是一邊發愁,一邊想辦法,幾乎什么努力都做了。
不僅花費了數十年的時間研究它的人工授粉、繁殖技術,還專門派了警衛天天守著那棵獨苗。
甚至在2011年,發射“天宮一號”的時候,普陀鵝耳櫪的種子也跟著一起上了太空。
說起來,把種子送上太空,一般都是希望能誘發出一些優良的變異,所以這種“待遇”過去多半是留給農作物的。
但像普陀鵝耳櫪這樣的極危物種,它們上太空,主要圖的可就不是增產或者抗病了。
科學家們更大的期待,是想方設法給它們“擴擴”基因庫,增加一點遺傳上的多樣性。
![]()
在人們的不懈努力下,普陀鵝耳櫪的數量成功漲了上來。
到2015年左右,已經培育出了將近四萬株。
現在再說起來普陀鵝耳櫪人們會覺得“常見”,幾乎沒有人敢相信,在幾十年前這個數字還是“1”。
不過遺憾的是,這四萬株其實都是那棵“地球獨子”的后代,甚至很多是它的克隆體。
等于是同一個模子刻出來的,所以,數量雖然上去了,但基因幾乎一模一樣,嚴重缺乏多樣性。
多樣性的缺乏實際證明,它們整體上依然很脆弱,對這一物種的保護任務依舊艱巨。
![]()
未來人們還得繼續擴大種群數量,試驗不同的栽培環境,一步一步往前走。
現在人們不必再擔心普陀鵝耳櫪能完全滅絕。
但是保護它們持續發展,不僅僅需要在國家、專家努力,大眾也要積極參與。
如果在野外遇見普陀鵝耳櫪,請不要隨意破壞!
信息來源:光明網《辰山植物園傳喜訊:“地球獨生子”極度瀕危植物普陀鵝耳櫪首次結果》 2022-05-16
![]()
信息來源:北京日報《隨“天宮一號”升空的這一植物有多珍貴?科學家使出渾身解數幫它繁衍》2020-03-1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