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是生來就要被打敗的。”
海明威的這句話,曾被多少人寫在筆記本扉頁。
可唯有從生活的苦難中爬起來的人才知道,其實命運從不輕易讓步,除非你先豁得出去。
長大后才漸漸察覺,很多人連崩潰,都是靜音的。
對于我們而言,生活早已不是詩和遠方,而是車房貸、叛逆的孩子、日漸老去的父母……
我們困于各種身份和責任,活成了社會期待的模樣,卻唯獨弄丟了自己,不敢病,不敢怒,更不敢“豁出去”。
直到遇見“野生作家”阿措的《滄城》。
這本2025年橫空出世的長篇小說,以三個滇西北女人的命運,喚醒了渾噩的我們。
她們用自己一生的故事,告訴我們:
認命,是弱者的借口;豁出去,才是強者的出路,千般磨礪,萬種煎熬,熬過去,你才能做自己的主。
![]()
—壹—
生活總想把你按在泥里
讓你認命
生活的第一拳,總是來得猝不及防,它將人狠狠摔在“滄城”那粗糲的土地上,想讓人就此躺下。
“水仙”才十幾歲,尚是花兒一樣的年紀,就被父母安排嫁進了一個復雜的家庭,丈夫懦弱,婆家算計。
出嫁那天,母親在她耳邊低語:“女人的命,就像潑出去的水。”
她原以為,母親這是心疼她。
直到新婚夜,她貼在冰冷的門板后,聽著婆家商議,如何將她家那點薄產,劃到自己名下。
彼時她才發現,自己的婚姻竟是兩個家族交易的籌碼。
有個讀者說,34歲那年,他所在的整個部門都被砍掉了。
當時,他抱著紙箱走進地下車庫,久久不敢發動汽車,因為不知道下一份工作在哪里。
然而,生活的殘酷,不止于此。
即便你倒下了,還是會有無數雙手等著把你扶起來,因為他們要靠著你,才能站穩腳跟。
正如作家蕭紅所說:
“在鄉村,人和動物一樣,忙著生,忙著死。”
毫不掩飾生活本來的面目,這就是《滄城》最殘酷之處。
水仙的困境就在于,她連選擇怎么活的權利,也被剝奪了。
但人畢竟不是動物,也不是莊稼,不能任由風雨踐踏,人有一股“豁出去”的狠勁,能從悲慘的命運下掙脫出來。
后來,水仙發現自己連給病重的父親抓藥,都只能苦苦哀求丈夫和婆母,才能拿到錢。
在婆家的算計中,她終于看清了真相。
那種刺痛感驚醒了她,如果順從換不來尊重,那么,或許反抗才是唯一的出路。
—貳—
沉默的反抗
咬碎牙關,豁出去
真正的豁出去,往往是悄無聲息的。
齋姑娘決定不嫁人,一心向學的那天,整個滄城都在議論。
在他們看來,女人讀書,就是“不務正業”,女人不嫁人?就像莊稼不收成,更是違背天理的事。
面對這千年來的規訓,齋姑娘沒有爭辯。
她只是在每個深夜,就著油燈微弱的光亮,把那些“女人不該讀”的書,一頁頁全記在了心里。
她的反抗,沉默而堅定。
知識,讓一個女孩看見了,圍墻之外的世界。
因此,當家人為她物色第四個相親對象的時候,她只是平靜地宣布:
“我要去省城讀書!”
這句話,瞬間在保守的小城里炸開了鍋。
流言像毒蛇一樣纏繞著她,有人說她中了邪,有人說,讀書果然會讓女人喪失婦德。
但她心里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這些流言根本傷不到她半分。
后來,當她拿到省城師范學校的錄取通知書時,沒有人知道這個瘦弱的女孩,付出了什么。
就像沒有人看見,無數個深夜里,油燈如何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長很長,長得足以覆蓋整個滄城的偏見。
想到《飄》中的郝思嘉。
在戰火將她的家園摧毀后,這位曾經嬌生慣養的千金大小姐,不得不將所有虛榮和體面,拋諸腦后。
她對著紅土地發誓:“我再也不要挨餓。”
她親自下地采摘棉花,經營木材廠,她所有離經叛道的行為,都是為了抓住活下去的主動權。
齋姑娘和郝思嘉,目標明確,行動果決。
但豁得出去,只是第一步。
出走之后,眼前是更廣闊的荒原。
一無所有的她們,又該如何在這片荒原上,重建自己的人生?
—叁—
熬過去,前路便是通途
命運給出的磨難,不過是在為我們鋪路。
阿措筆下有位“女趕馬”,她是馬幫里唯一的一個女趕馬人,但她原來也不是趕馬的。
她有丈夫,他是家里的頂梁柱,也是她生活的依靠。
可是后來,她的丈夫在茶馬古道上遭遇不測,或許是遭遇了匪患、疾病,又或是意外,總之他突然就離開人世了。
失去丈夫后,所有人都勸她改嫁,盡快找到另一個男人,并且依附他,這才是她“應有的出路”。
畢竟,一個沒有男人的女人,在茶馬古道上能活幾天?
她沒說話,而是做了一個讓整個滄城都瞠目結舌的決定:
她親自牽起了丈夫留下的那匹老馬,走上那條兇險異常、連男人都發怵的茶馬古道,成了一名“女趕馬”。
茶馬古道環境惡劣,要翻越雪山、穿越密林、渡過激流,沿途還有野獸、土匪和未知的疾病。
第一次在野外過夜,狼的嚎叫聲嚇得她一整夜都沒敢合眼;遭遇土匪,她又被迫交出所有的貨物,只求保命。
回到滄城后,她成了眾人的笑柄。
“女人就不該干男人的活計”、“女人的腳走不了男人的路”……
就連馬幫也不愿意接納她,把她當累贅、異類,認為她會帶來厄運。
可第二次、第三次……
慢慢地,她明白了一件事:
恐懼吃不了人,但軟弱會。”
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是,女趕馬不僅活了下來,還成了滄城史上最年輕、也是最著名的馬幫首領之一。
那些曾經嘲笑過她的男人們,都得恭敬地稱她一聲“馬鍋頭”。
她用自己坎坷的一生,告訴世人:
熬過所有苦楚,前路就會是一片坦途,指望別人給自己當避風港,不如自己成為一座可以被依靠的“山”。
彼時,她站在山頂,俯瞰著茶馬古道,仿若這片天地的主人,她的身影與古道交織,自成一片壯麗的風景。
——————————結語
滄城不語,卻見證了一切。
它見過跪地求饒的懦弱,更見過挺身而立的決絕。
書中人物的故事,已然抵達了終點。
但我們的人生,還在路上。
水仙在絕境中的清醒,齋姑娘在偏見中的執拗,女趕馬人在險途中的膽魄,從未過時,只是換了形式,藏在世人的心里。
其實,生活的真相向來是殘酷的:
你弱它便強,還得寸進尺;你強它就弱,甚至節節敗退。
三十、四十歲又如何,五十歲又能怎?
人這輩子,從來沒有什么“為時已晚”之說,只有“從未開始”。
愿每一個,在生活泥沼中掙扎的你我他,都能記住這三個滄城女子拿命寫就的答案:
無論生活有多苦,只要豁出去,就沒人攔得住你。
千種生活,萬般磨礪,熬過去,你就能做得了自己的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