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孫一圣在長篇小說《全家福》中寫了農村孩子趙麥生為了一張照片孤身前往城市尋找打工父母的旅程,而到了新作《大王叫我來巡山》中,趙麥生“長大”了。小說以復讀多年,剛剛年滿二十的趙麥生懵懂的青年視角,敘寫了他獨自乘車前往遠方又回到家鄉后的一段經歷,兩部作品在人物形象與故事上一脈相承。
在看似瑣碎的敘事中,各路人物輪番登場。搭麥生一程的好心司機大吐苦水,覺得自己的日子過成了“熊樣”;和半路“舅舅”插科打諢的理發店女人,帶著麥生第一次玩起了牌……形形色色的小人物形象生動可感,他們的嬉笑怒罵背后皆是故事。而獨自一人出遠門的青年只能用有限的生活經驗和豐富的想象力來理解周圍的世界,由此呈現了一個真實與扭曲并存的世界。如麥生在小縣城的診所里過夜,半夜帶孩子看醫生的父母砰砰砸門,急切地尋求醫生救命,這份焦灼的情緒信號在麥生感知中被放大乃至獸化,他們成了一對護崽的熊,身上龐然的壓迫力實體化,似要擠垮診所。一個青年在認識龐雜的成人世界時真實的認知局限與天馬行空的想象重塑異化了日常的場景,充滿了文學張力。
面對這個紛繁的世界,從家鄉到西安中轉,再輾轉到達霧銀的麥生迷失了。他帶著家鄉的“東南西北”到了大城市,卻發現自己分不清本該錨定不動的方向,他家鄉的“東南西北”不是這塊北方的“東南西北”。小說巧妙地使用了方向感作為隱喻,展現麥生進入一個陌生、復雜的環境后迷失和重新定位的過程,他迷失的不僅是方向,也是自己理解世界的基礎,大城市新環境沖擊了他的固有認知,舊有的參考系不再適用,需要調整才能找到方向感。而這種內在的變化讓他回到家鄉后又覺得“東南西北”挪了位置,需要重新校準。回到家里的麥生也是格格不入,當了一輩子“泥腿子”的父親舉全家之力托舉希望讓他考出去,專注于學習,被排除在家中事務之外的麥生感到自己“不但是一個外人,更是一個外鄉人了”。孫一圣用方向感這一日常概念,展現了回鄉的麥生的身份認同轉變和成長過程中的認知轉變,與新世界的接觸給他帶來的變化是永久性的。
孫一圣善于妙用突兀奇特的文字細膩地展現幽微的個人感知與體驗,火車站檢票的擁擠人流“使麥生腳不點地,浮了起來,數不清的人像水一樣當胸穿透了他”,從地下通道走出來的“諸多腦袋一個一個破土而出,來不及發芽便渾身是膽,挺立地面之上了”,此類奇特的表達俯拾皆是,提升了小說的語言質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