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調控康復醫療技術作為現代康復醫學的一大驅動力,正逐步改變腦卒中、腦外傷、帕金森病等神經系統疾病患者的康復路徑。為促進神經調控康復前沿技術的臨床規范化和推廣應用,近日,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康復醫學科舉辦國家級繼續教育項目“神經調控與精準康復”學習班。
神經調控不僅是技術,更是一場診療思維的革命。但如何將其有效整合進常規康復流程、實現個體化精準治療方案的制定,依舊是臨床工作中面臨的關鍵挑戰。本次國家級教育項目學習班以此為切入點,聚焦“精準評估—靶向干預—療效驗證”全流程,通過一系列培訓課程提升專業人員對神經調控技術的理解與應用能力,進一步推動精準康復體系建設。
腦機接口:從信號解碼到功能重塑
學習班在華山醫院12樓報告廳開課。華山醫院康復醫學科主任白玉龍教授致辭并作首場報告。他指出精準康復的核心在于構建“評估—定位—干預—驗證”的閉環體系。他系統闡釋了腦機接口在運動、言語、感覺及認知障礙康復中的多維度應用,“腦機接口不僅是技術工具,更是重新連接大腦與功能的重要橋梁”。華山醫院神經外科路俊鋒副主任醫師則聚焦漢語作為聲調語言這一獨特方向,詳細介紹了神經外科在漢語聲調感知及聲調產生神經機制方面的系列原創發現,為發展符合漢語特點的腦機接口系統提供了理論依據與編碼基礎,也為神經系統疾病所致言語語言障礙康復提出了新方向。
![]()
打開百度APP暢享高清圖片
康復醫學科白玉龍教授作開班致辭和講座
多技術協同:構建多模態干預體系
面對神經功能障礙的復雜性,單一技術往往難以實現突破,需要多技術協同。
華山醫院康復醫學科朱玉連教授將超聲技術引入腦卒中康復,系統闡述了超聲波治療儀的工作機制,介紹其通過機械、溫熱與理化效應可實現的多種康復效果。朱教授表示治療需要依據患者的個體情況,選擇相應的超聲頻率與模式,并強調“超聲處方的靈活應用”。臨床中必須嚴格掌握超聲波治療的參數與適應癥,以實現超聲技術在神經系統康復中的精準化、安全化治療。
華山醫院手外科沈云東教授從外科治療的角度,系統介紹了頸七移位術聯合高選擇性肌支切斷術在痙攣性偏癱患者上肢功能重建中的協同作用。他介紹道,對于合并嚴重手內肌痙攣甚至畸形的患者,頸七神經移位可重建中樞對遠端肢體的控制,而高選擇性肌支切斷則能降低痙攣肌肉的異常張力,二者結合從“功能重建”與“張力調節”兩個層面協同改善上肢運動能力。
![]()
康復醫學科朱玉連教授講座
![]()
手外科沈云東教授講座
神經影像: 從解剖定位到功能連接的精準解析
精準康復離不開影像技術的支撐,精準的康復評定是實現精準治療的基石。華山醫院康復醫學科帶頭人吳毅教授帶來“腦卒中影像學讀片與神經功能精準定位的臨床應用”的講座,深入解析了臨床精準定位的診斷要點。吳教授強調,“每個患者都需要一套‘量身定制’的康復策略”,讀片的關鍵不僅在于識別病灶,更在于明確功能損傷區、解析功能障礙的根源問題,從而指導康復實踐。這一理念也正是“吳毅神經調控與康復工匠創新工作室”所遵循的臨床路徑。為進一步深化理論知識的臨床應用,吳教授現場分享了五個典型的臨床案例,生動講述了從影像精準定位到康復治療方案制定的完整過程。
技術實操:從參數設定到數據采集的系統講解
為了讓學員能夠學以致用,課程在最后一天聚焦于實踐操作演示和練習。重點展示了經顱磁刺激儀測定不同生理指標、中樞磁刺激的靶點定位和參數設定、外周磁刺激特制線圈治療吞咽障礙、周圍性面癱、兒童臂叢神經損傷及eprime任務范式設計和腦電、功能性近紅外腦成像數據采集和簡要分析等,參會學員表示,通過演示和練習獲得了寶貴的實踐經驗,有助于回本單位更好地應用相應技術。
![]()
![]()
![]()
![]()
![]()
![]()
參會學員與授課老師交流
本次學習班不僅系統梳理了神經調控康復技術的知識體系,更通過大量真實案例與實操環節,提升了其在復雜臨床場景中制定個體化康復方案的能力。華山醫院康復醫學科團隊也將通過更多神經調控康復診療技術培訓、提供學習進修機會等方式,推進神經調控康復技術的標準化體系構建和進一步推廣應用。
![]()
參會成員全體大合照
文丨韋雯雯
審核丨白玉龍
喜歡就獎勵一個“”和“?”唄
上觀號作者: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