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隨著居民健康意識的提升,商業體檢機構迎來發展契機,憑借便捷流程與舒適環境成為不少人的選擇。然而,誘導消費、過度檢查、漏診誤診、售后缺位等問題卻層出不窮。近日,媒體曝光了商業體檢存在的種種亂象。如何規范行業秩序、筑牢健康體檢防線,成為亟待解決的課題。
體檢的本質是健康風險篩查。但部分商業體檢機構通過制造健康焦慮,誘導消費者選擇高價項目,將體檢異化為“盈利工具”。有的消費者就因迷信“高端基因篩查”而忽略基礎檢查,導致早期腸癌病灶漏診。人員資質不全、設備維護不力、售后服務缺失等問題,進一步放大了行業風險,讓本應守護健康的體檢服務淪為“形式主義”。
商業體檢亂象無疑是對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隱形威脅,規范行業發展刻不容緩,對人員資質造假、機構虛假宣傳等違規行為有必要嚴厲打擊。11月4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成人健康體檢項目推薦指引(2025年版)》。這將有助于健康體檢機構合理設置健康體檢項目,并為消費者提供權威清晰的體檢指導。
商業體檢機構應回歸服務本質,可以學習參考公立醫院體檢部門的業務模式,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完善報告審核機制,通過精細化管理和技術創新實現全鏈條風險控制。同時,機構應避免使用夸大、誤導性的語言,如實告知客戶體檢項目的風險和局限性,讓客戶在充分知情的前提下自主選擇。在售后服務上,當受檢者體檢指標出現問題時,機構應結合專業解讀等服務,及時提醒體檢者進行進一步檢查和治療。
商業體檢不是“一錘子買賣”。只有盡快規范市場秩序,才能讓商業體檢真正成為民眾健康的“防火墻”,在疾病預防和健康管理中發揮應有作用。(中國經濟網評論員 鄧浩)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開放投稿,原創評論、理論文章可發至cepl#ce.cn(#改為@)。詳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征稿啟事。
來源:中國經濟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