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84年,寧波鄉下,一個買不起掌上游戲機的男孩,只能在硬紙板上畫一個解饞。
然而十多年后,美企用200萬美元的高薪也留不住這個“男孩”,他轉身回國,在連辦公室租金都湊不齊的艱難中,做出了世界第一。
為何貧寒童年能孕育世界級成就?實用主義創新又如何打破技術封鎖?
![]()
編輯:AJY
硬紙板上的夢想,務實基因的養成
陳嘉澍的起點,是寧波高塘四村一間普通的屋子,父母在外打工,他是典型的留守兒童。
家境的貧寒,讓他連一臺小小的游戲機都成了奢望,但這并沒磨掉他對電子世界的好奇心。
![]()
小小的他,只能趴在冰冷的地板上,把散落的收音機零件看作一個新大陸,用手指觸碰著那些未知的電路。
拆開,再試著裝回去,這個過程,就是他最早的科學實驗,也是最純粹的知識探索。
![]()
小學時,他甚至能準確說出鄰居家電視機的故障原因,這種天賦,讓村里的人都嘖嘖稱奇。
幸運的是,中學時他遇到了一位熱愛無線電的物理老師,這位老師成了他人生路上的引路人。
![]()
老師發現他的天賦后,常帶他參加課外電子制作活動,還把自己珍藏的專業書籍送給他,一顆“科技報國”的種子,就此埋下。
但成長并非一路坦途,青春期的叛逆也曾讓他一度迷茫,成績一落千丈。
![]()
這種“混世魔王”般的階段,如今看來,更像是一種能量的積蓄,是對自我世界的探索。
他很快幡然醒悟,意識到學習的真正價值,成績如同坐上火箭般飆升。
2003年高考,他同時收到復旦和港大的錄取通知書,心儀的港大電子工程專業,卻因高昂的學費讓他望而卻步。
![]()
為了減輕家里負擔,他最終選擇了離家更近的復旦大學,主修力學專業,一個務實的選擇。
![]()
即便學的不是最心儀的領域,他依然保持著頂尖水準,入學第一年就幾乎啃完了大學四年的核心課程。
大二那年,他抓住了香港城市大學在內地擴招的機會。
憑借全優成績拿下全額獎學金,成功轉入電子工程專業,終于能專注于熱愛的無線射頻集成電路設計了。
![]()
這股“夠用就好,抓住機會”的勁兒,早已成為他的一種本能,一種在現實約束下尋找最優解的智慧。
![]()
戴著鐐銬跳舞,實用主義創新破局
在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做交換生期間,陳嘉澍短期內就攻克了專業外語難關,扎實的功底讓他成為課題組里最受認可的學生。
![]()
2008年,他參與角逐美國國務院首次設立的“富布萊特科學獎學金”。
從全球70多個國家的近120名提名者中脫穎而出,成為27名獲獎者中唯一的中國人,也是該獎項歷史上首位中國得主。
![]()
這份涵蓋學費、生活費及學術會議費用的獎學金,總額超過200萬元。
為他打開了通往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大門,讓他得以師從無線集成電路學界泰斗Ali Niknejad教授。
在伯克利無線研究中心,他主攻毫米波集成電路設計。
博士期間發表了15篇相關論文,被引用次數超過1000次,還拿下了多項美國和中國專利。
![]()
2011年,他憑借國際領先的研究成果,獲得國際固態電路大會Jack Kilby杰出學生論文獎。
這個獎項全球每年僅授予一人,足以證明他在該領域的頂尖地位。
拿到電氣工程博士學位后,硅谷多家科技企業向他拋出橄欖枝。
開出高薪待遇,還承諾辦理綠卡,一份人人艷羨的生活圖景就在眼前。
![]()
但他想到國內芯片產業正遭遇技術封鎖,毅然拒絕了所有邀請,選擇回國,那份“學有所成,報效祖國”的初心從未動搖。
回國后的三年里,他一邊調研市場,一邊積累資源,發現高級駕駛輔助系統中的毫米波雷達芯片長期被歐美日企業壟斷,而國內幾乎是空白。
![]()
當時主流的毫米波雷達采用化合物半導體工藝,一個系統需要10顆左右射頻芯片,設計復雜且成本高昂,普通消費者難以承受。
![]()
陳嘉澍意識到,用CMOS硅基工藝實現高頻集成電路,或許能突破這一困境,這就是他“實用主義創新”的起點。
![]()
這就像在參加一場賽車比賽,別人都在追求最頂尖、最昂貴的F1賽車,他卻選擇打造一輛性能足夠好、成本卻低廉的經濟型轎車。
他的目標不是贏得參數競賽,而是讓千家萬戶都能用得上,這股“戴著鐐銬跳舞”的智慧,后來被證明是制勝的關鍵。
![]()
從追趕到引領,與中國機遇同頻共振
2014年,陳嘉澍在上海創立加特蘭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正式進軍CMOS工藝毫米波雷達芯片領域。
當時中國半導體產業幾乎無人問津,新能源汽車還處于萌芽期,融資和組建團隊都異常艱難。
![]()
公司最困難的時候,連辦公場地的租金都快湊不齊,核心研發團隊只有寥寥數人,而且要說服客戶相信國產芯片,更是難上加難。
為了攻克技術難關,他帶領團隊泡在實驗室里日夜奮戰,凌晨兩點的伯克利實驗室燈光,又在張江高科園區重新亮起。

CMOS工藝的晶體管原本工作頻率較低,不適合高頻射頻電路,他們只能一點點摸索優化,反復調整設計參數。
為了符合車規安全可靠性標準,芯片需要在極端溫度范圍內保持穩定,良率也要達到極高水平,每一個指標的突破都要經歷上百次試驗。
![]()
那段時間,他很少在凌晨兩點前休息,憑借在伯克利積累的技術和人脈,慢慢組建起一支精干的研發團隊。
直到2017年,經過三年的研發打磨,加特蘭終于迎來重大突破,成功量產中國首款完全自主研發的CMOS毫米波雷達射頻前端芯片。
![]()
這也是全球首個車規級CMOS工藝77/79GHz毫米波雷達單芯片。
直接將毫米波雷達的成本降低了80%以上,徹底打破了國外企業的長期壟斷,填補了國內高頻車載毫米波雷達芯片的空白。
![]()
產品推出后,他帶著團隊跑遍全國各地的汽車制造商。
一次次演示芯片性能,用“實打實”的數據和效果,終于說服合作伙伴將技術導入前裝乘用車市場。
2019年,加特蘭再進一步,推出全球首款集成雷達信號處理基帶加速器的77/79GHz CMOS毫米波雷達SoC芯片。
讓高性能、小型化的毫米波雷達傳感器開發成為可能。
![]()
從科技報國到科技愛人
2024年12月,在上海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論壇上。
陳嘉澍獲得“2024年度IC設計業年度企業家提名”,成為三位獲獎者之一,這是業界對他行業貢獻的高度認可。
![]()
業界譽他為“CMOS毫米波集成電路設計的拓荒者”,這個稱號,是對他個人貢獻的歷史定位,價值遠超普通的“企業家”或“科學家”。
如今的加特蘭,已成長為全球技術領先的毫米波雷達芯片提供商,不僅為車載領域提供解決方案,還在推動毫米波雷達的民用化普及。
![]()
他提出的“讓毫米波服務每個人”的企業使命,正通過不斷迭代的產品逐步實現,公司與多家汽車制造商的合作,也在加速中國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進程。
據估算,加特蘭的芯片已為國內車企單車節省成本約800元,按年產2000萬輛計算,年社會效益高達160億元。
![]()
同時,他的成功已帶動至少5家相關企業進入毫米波領域,形成了產業集群效應,從一個“點”的成功,發展為“面”的繁榮。
![]()
從寧波鄉下拆解電器的留守兒童,到站在國際學術殿堂的科學家,再到打破技術壟斷的企業家,支撐他走下來的是對技術的執著和對家國的情懷。
![]()
這份情懷,從“科技報國”的壯志,沉淀為“科技愛人”的溫情,他想服務的,不再僅僅是抽象的國家概念,而是每一個具體的人。
那個曾在硬紙板上畫出夢想的男孩,如今正在中國的土地上,為億萬普通人畫出更安全、更智能的未來圖景。
這,或許就是“科技”二字最動人的注腳。
![]()
結語
從被服務到服務,從仰望星空到摘取星辰,陳嘉澍用“戴著鐐銬跳舞”的智慧,為我們標注了普通人成就非凡的可能路徑。
當越來越多個人夢想與國家需求同頻,中國硬科技的黃金時代才真正到來,實用主義創新將是主流路徑。
在你的領域,是否也存在著一個“夠用就好”卻潛力巨大的“實用主義”機會?你準備好“跳舞”了嗎?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