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蘇省人民醫院(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江蘇省婦幼保健院)神經內科接診了一位經歷兩次中風的年輕患者。28歲的于先生(化名)熱愛運動、自認身體健康,兩個月前,在一次打完籃球后,突發右側肢體無力、不能言語。經檢查,醫生發現其左側椎動脈V3段夾層動脈瘤,基底動脈閉塞,隨即進行基底動脈閉塞機械取栓術。術后血管恢復通暢,功能基本康復。
然而,術后僅一個月,出于對自身健康的自信,于先生再次走上籃球場。不幸的是,這次劇烈運動后腦干出現新發梗死,雖經積極救治,仍遺留右側肢體偏癱、言語不清等嚴重后遺癥。
![]()
急性腦干梗死
![]()
夾層動脈瘤
生命“主干道”堵塞,基底動脈為何如此兇險?專家介紹基底動脈是由左右椎動脈匯合而成的“主干道”,負責為生命中樞——腦干供血。腦干作為人體的“總司令部”,掌控意識、呼吸、心跳等核心功能。這條主干道一旦堵塞狹窄,就會引發致死致殘率極高的危重腦卒中。
中老年基底動脈狹窄患者最常見病因為動脈粥樣硬化,青年基底動脈狹窄患者需警惕動脈夾層、纖維肌發育不良、動脈炎等。
可年輕人為何屢屢中招?江蘇省人民醫院神經內科黃琳副主任醫師指出:劇烈運動時,頭頸部的快速扭轉或過度后仰,可能使椎動脈等頸部血管內膜“撕裂”,血液通過撕裂口進入血管壁形成動脈夾層。若積聚的血液使血管壁在中層與外層之間發生剝離,形成一個假性腔隙并從椎動脈壁向外膨出,最終就會呈現為椎動脈夾層動脈瘤樣擴張,隨時可能引發血栓或血管破裂。同時,劇烈運動時血壓驟升,血流沖擊加劇,可能使血管內不穩定斑塊破裂,瞬間觸發血栓形成,堵塞關鍵腦血管。
神經內科主任張克忠強調,中風不是老年病,任何年齡段都可能發生。無高血壓、糖尿病等傳統高危因素的年輕人中風多與動脈夾層、血管斑塊等潛在病變有關。劇烈運動對有潛在血管問題的人來說,可能成為誘發嚴重事件的“最后一根稻草”。
【相關鏈接】牢記“BE FAST”原則,把握黃金救治時間
時間就是大腦,時間就是生命。識別以下中風征兆,能挽救一個家庭:
B(Balance):突然行走困難,身體失衡。
E(Eyes):突然視力模糊或失明。
F(Face):面部歪斜,口角不對稱。
A(Arms):手臂無力,抬起困難。
S(Speech):說話含糊,表達困難。
T(Time):立即撥打急救電話!
于先生的經歷是一場驚心動魄的生命拉鋸戰。運動健身需科學,健康評估要先行。別讓熱血運動成為健康的"隱形殺手"。
通訊員 黃琳 張丹丹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呂彥霖
校對 石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