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媚的清晨,60歲的李大媽照例在菜市場挑著新鮮的蔬菜。攤主一邊熱情招呼,一邊低聲提醒:“大媽,多買點韭菜吧,血管好!”李大媽內心卻有些猶豫,前幾天剛在小區微信群里看到,說韭菜能預防血栓,簡直是“天然血管清道夫”。
可隔壁的王大爺去年查出血脂高,醫生卻讓他少吃某些蔬菜,說是對血管反而有害。到底哪些蔬菜對血管真的有益?韭菜真如傳言那樣能趕走血栓嗎?還有,醫生讓少吃的到底是哪兩種菜?今天,我們就來破解這個讓不少中老年人糾結的健康謎題。
![]()
韭菜真的能“抗血栓”嗎?
社會上傳言“韭菜是血栓的克星”,不少人因此常年餐桌離不開韭菜。事實上,韭菜富含葉綠素、膳食纖維、維生素C和多種抗氧化成分。
據《中華營養學會》2022年監測數據顯示,每100克韭菜中膳食纖維高達2.4克,維生素C含量約28毫克。這些營養物質有助于促進腸道蠕動、改善血脂代謝,間接支持血管健康。
![]()
權威如北京協和醫院營養科提醒,韭菜不是直接“溶解血栓”或“清理血管垃圾”的神奇食物。血栓的形成是多種因素疊加的代謝異常結果,包括高血脂、動脈硬化、血液粘稠度升高等。
雖能在一定程度上輔助降低脂肪吸收、增加抗氧化物質的攝入,但遠談不上“克星”。過度依賴韭菜防血栓,反而可能忽視了整體膳食均衡的重要性。
維持血管通暢,更需關注這2類“危險蔬菜”
臨床實際中,醫生更關心的是中老年人在飲食中容易不斷高攝入的兩類“風險菜蔬”:一是高鹽腌制蔬菜,如咸菜、榨菜等;二是深加工的含油蔬菜制品,如蔬菜脆片、炸蔬菜條。
高鹽腌菜中的鈉含量常常超標
國家疾控中心監測發現,部分咸菜每100克就含鈉3000~5500毫克,遠超每日推薦氯化鈉攝入量。長期過量攝入高鹽食物,容易引發血壓升高、加重血管內皮損傷,加速動脈硬化,大大提高血管堵塞和血栓風險。
![]()
深加工蔬菜制品看似“健康零食”
卻經常加入大量植物油及調味添加劑。《中國食物成分表》數據顯示,蔬菜脆片每100克油脂含量可達20克以上,有的甚至超過30克!高油脂、高熱量飲食會促使血脂升高,提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誘發血管負擔。
![]()
大量流行病學證據顯示,日均攝入1次腌制蔬菜者,心腦血管事件風險較低者高出16.4%,而長期大量食用油炸及高油蔬菜制品人群,其血脂異常發生率高出11.7%。而相對于這些風險蔬菜,新鮮蔬菜、深色綠葉蔬菜的攝入,則與血管健康密切相關。
![]()
如何吃蔬菜,幫助血管遠離堵塞?醫生建議這樣做
想要靠飲食養護血管,并非單靠韭菜就能實現,而是需要綜合多維度的飲食調整。
增加每日蔬菜攝入量。《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明確推薦成年人每日蔬菜攝入量300~500克,深色根莖、綠葉蔬菜占一半以上。如西蘭花、菠菜、芹菜等,都富含豐富的抗氧化物質和膳食纖維。
減少腌制、油炸蔬菜攝入。每周腌菜進食不超過1次,盡量避免油炸蔬菜作為日常飲食。烹飪時優選清蒸、涼拌、快炒等方式,既保留營養又減少額外負擔。
多樣化搭配,提升膳食多樣性。可搭配全谷物、豆制品、堅果,每天3-5種不同蔬菜交換攝入,確保獲益最大化。
![]()
合理控制鹽油用量。烹調加鹽控制在每日不超5克,食用油總量每日推薦25~30克以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