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打賞害那么多家庭妻離子散,為什么只是整改,而不是直接關停呢?
10月28日,中央網信辦親自下場,展開了一場針對無良主播求打賞的行動。
直播本來是互聯網一種新的互動方式,是觀眾對優質內容的點贊和支持。但隨著各種阿貓阿狗都能當上主播之后,這事兒就變味兒了。
7月1日,一群主播組織起了高額的驗資PK,他們想方設法地讓自己的粉絲刷禮物。“可以輸,但不能認輸,最后10秒沖就完事兒,沒刷夠的別丟人”,這些非常具有煽動性的話,從主播的嘴里吐出來,說的難聽一點,就是催著網友們趕緊給錢。
這場直播一共就進行了十幾輪,最終統計下來流水估值,竟然高達1400萬左右。這些躲在美顏和聲卡背后的主播們巧施連環計,輕輕松松就讓粉絲上了“斷頭臺”。看到這些巨額的打賞金額,理性的網友坐不住了,直接將他們罵上了熱搜,認為他們是在惡意誘導粉絲進行非理性消費,覺得他們就是在詐騙。
有的人可能覺得這就是愿打愿挨,其實網友這么憤怒,也不是完全沒理由的。因為很多主播矛頭瞄準的不只是大人,還有心智沒成熟的未成年群體。江蘇8歲的女孩小玉,因為媽媽常年在外打工,由殘疾的父親獨自照料,為了方便學習留下的手機,卻成了主播誘導的打賞工具。短短一個月,7000多塊錢就全變成了虛擬禮物。
這樣的事兒還并不少。今年暑假期間,網絡上涉及到未成年的不良信息就430多萬條,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和誘導打賞有關。這些無良主播,他們還為了能逃過未成年退款這一保護政策,教小孩子們利用家長的身份驗證給自己打賞。
當這種現象變得越來越普遍,整個直播行業就會被扭曲成一股畸形的繩子,認真產出優質內容的直播間,人氣還不如打擦邊球來得快。于是大家都開始陷入只看流量,無視價值的惡性循環。
而且從社會角度來看,這些亂象產生的影響可能比你想象的都要大。“那么努力學習干什么呀?還不如去當網紅呢,穿暴露的衣服扭一扭就能賺得盆滿缽滿”,當這些言論成為一種主流價值觀,并在未成年群體中成病毒式擴散,他們的未來該何去何從呢?
看到這兒可能有些人會說,既然影響這么惡劣,直接關掉不就好了。直播行業作為這幾年新興起來的產業,創造了大量的就業崗位,也豐富了大家的精神生活。除了那些低俗無良的主播外,我們依然能看到不少正能量主播。有人幫農民賣滯銷農產品,銷售額超2億元;有人直播展示飛機,以吸引百萬年輕人關注;還有人免費給山區孩子上課,讓他們能看到更廣闊的世界。
這都說明直播完全可以成為傳播知識,傳遞溫暖的平臺。所以我們整治的是這個行業里的“害蟲”,并非一整個行業。
整治直播打賞不是一陣風,也不只是單一方面就能解決的事兒。平臺、主播、機構都要認真對待,主動整改,別再搞那些博出位、玩劇本、騙打賞的戲碼。
要知道,真正能長久發展的直播行業絕不是比誰更敢秀下限,比誰打賞動畫更華麗,真正健康的直播生態不應該是低俗博眼球的流量競賽,而應該是優質內容的價值共鳴。每一筆打賞都應該是大家心甘情愿地為才華和努力買單,而不是被套路騙來。
希望在監管之外,主播、機構、平臺也都能自覺一點,一起讓網絡直播行業變得更干凈、更健康。我們作為網絡上的普通看客,也要時刻保持清醒,不能被這些繁華的直播盛宴裹挾。
這次網信辦的清朗專項行動,就是要給發熱的直播打賞降降溫,讓網絡環境換換氣兒。這不僅是對我們每一個網友負責,也是對這個行業長遠發展的保護。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