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是破解教學難題的“金鑰匙”,更是教師實現專業成長的核心路徑。然而,許多教師在實踐過程中常面臨“方向不明、選題寬泛、命名隨意”等難題。為有效破解這些難題,2025年10月29日,成都市溫江區和盛中學校借助強校工程平臺和機會,在學校多功能廳開展了教師重點教學技能專題(教育科研專題)培訓活動。本次培訓非常榮幸地邀請到成都市青羊區教科院副院長葉劍,為全校教師帶來題為“課題研究的選題與論證”的專題講座。
![]()
葉院長指出,教師既是教育者,也是學習者;既是課堂與學生的橋梁,也是實際問題的解決者,因此必須具備研究思維。從教學特點來看,教育具有回歸性、不確定性和無邊界性,而研究恰恰能幫助教師把握規律、從容應對。在專業成長方面,賽課錘煉教學技藝,科研則培養系統思維。科研作為團隊協作的成長路徑,不受年齡限制,無論青年教師還是資深教師,均能參與其中,實現共同進步。
葉院長強調,選題應遵循“來源—研究點—篩選—命名”四步流程。
選題來源主要包括五個方向:參照《課題立項指南》內容、選擇合適的《招標課題項目》、從課堂教學或作業設計等實踐問題入手、依托總課題確定子課題、圍繞重大項目或重點工作展開。
挖掘研究點需運用三種思維:敢于質疑的新領域思維、聚焦“教與學”的新角度思維、以及遷移方法的新應用思維。
篩選課題應依據五項標準:能解決現實問題,具備前沿性、普遍性、時代性和新穎性等研究價值,滿足需求、基礎和資源等研究條件,以及擁有研究水平、團隊和平臺等研究能力。選題應結合工作實際,發揮個人專長,并考慮環境因素,同時需有政策與理論依據作為支撐。
葉院長還分析了學校現有課題的優勢,并提出優化建議。他推薦了五種選題表述方法:“對象+內容+方法”三要素法、“思路+內容”思路導向法、聚焦因素關系的因素關聯法、圍繞關鍵詞的核心概念法,以及目標明確的目標指向法,每種方法均配有實例,便于理解。(成都市溫江區和盛中學校 供稿)
葉院長的講座深刻闡明,科研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必修課”。無論教齡長短,教師皆可從教學實踐中的“小課題”起步,在研究過程中持續積累、不斷精進,從而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為學校發展注入科研活力。
【原創版權,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007235】
編輯: 段琪琳 責編: 高婷 審核 : 馬蘭 譚麟 監制 : 鐘蓓 總監制 : 李天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