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當俄烏戰事的陰云繼續籠罩烏克蘭北部邊境,切爾尼戈夫州近日發生的兩起襲擊事件,正悄然牽動著遠在東方的中國社會神經。
在11月1日至2日之間,俄軍接連動用彈道導彈與無人機系統,對當地農業企業及居民生活區域實施打擊。盡管暫無人員死亡報告,但被攻擊的企業坐落于烏克蘭核心糧食產區,其戰略意義不容忽視。
作為全球公認的“歐洲糧倉”,烏克蘭的糧食生產與出口能力舉足輕重,而中國則是世界范圍內主要的糧食進口國之一。此次針對農業基礎設施的精準打擊,是否可能波及中國民眾餐桌上的主食供給?一場局部沖突中的戰術行動,何以引發跨越洲際的民生關切?
![]()
2025年11月,烏克蘭切爾尼戈夫州原本平靜的生活節奏被突如其來的爆炸聲徹底打破。該地區與蘇梅、哈爾科夫等地共同構成北部防線的關鍵地帶,近年來頻繁成為無人機和遠程導彈攻擊的目標區。
11月1日晚間,位于科留基夫卡區門納社區的一家大型農業企業率先遭到襲擊。根據科留基夫卡區軍事管理局負責人帕夫洛?米羅什尼琴科發布的通報,襲擊共發生兩次,初步分析顯示使用了彈道導彈實施打擊。
目前應急力量仍在現場進行詳細勘查,農業設施的具體損毀程度尚在評估之中。但可以確認的是,這一區域是烏克蘭最重要的谷物種植與加工中心之一,小麥和玉米在此地廣泛種植并完成初級處理流程。
![]()
事實上,這并非切爾尼戈夫農業目標首次遭受戰火侵襲。
早在今年10月初,該地區就曾出現類似情況——俄方聲稱打擊的是用于軍事運輸的后勤節點,而烏方則堅稱遭襲車輛為普通民用運糧車。雙方說法截然不同,背后折射出的是農業基礎設施在戰爭狀態下日益模糊的安全邊界。
值得注意的是,烏克蘭擁有全球約四分之一的黑土資源,這種肥沃土壤支撐著其強大的農業生產體系。該國常年向國際市場大量出口小麥與玉米,其中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個亞洲國家均依賴其穩定供應。
![]()
本次遇襲企業不僅承擔作物種植任務,還具備倉儲與初加工功能,涵蓋從收割到打包的完整鏈條。一旦關鍵設備損毀嚴重,將直接拖慢秋收進度,并影響后續外運安排。
對中國而言,雖然近年來持續推進“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不斷提升國內產能,但仍需通過國際市場補充部分需求缺口,尤其是在飼料用玉米和優質小麥方面,烏克蘭一直是重要來源地之一。
![]()
若切爾尼戈夫這類主產區域的農業設施持續面臨攻擊風險,烏克蘭整體出口能力或將受到削弱,進而推高國際糧食市場價格,增加中國進口的成本壓力與供應鏈不確定性。這也正是為何千里之外的一次鄉村襲擊,值得國人密切關注。
就在農業企業遇襲后的第二天,即11月2日晚,諾沃羅德-西維爾斯基市再次響起警報聲,俄軍對該市居民區發動新一輪打擊。
諾霍羅德-西韋爾斯克區軍事管理局局長亞歷山大?謝利韋爾斯托夫證實,兩架代號為“天竺葵-2”的攻擊型無人機被投入使用,目標直指城市住宅建筑群。
![]()
“天竺葵-2”作為俄軍當前廣泛部署的低成本打擊平臺,具備較強的續航能力和隱蔽飛行特性,特別適合夜間突襲分散目標,如民居、變電站等非集中式基礎設施。
此次襲擊導致多棟居民樓受損,部分房屋窗戶破碎、墻體開裂。試想,在深夜熟睡之際突然聽見低空飛行的嗡鳴,緊接著是劇烈爆炸,即便無人傷亡,心理層面的長期恐懼也難以消散。
包括切爾尼戈夫、蘇梅與哈爾科夫在內的北部邊境地帶,能源網絡與居住區正持續暴露于此類威脅之下。
![]()
隨著冬季逐步深入,當地民眾對供暖與供電系統的穩定性愈發擔憂。寒冷季節中,一旦熱電廠或輸電線路遭襲中斷,千家萬戶可能陷入斷暖斷電的困境。
同時,居民區反復遭遇襲擊已促使不少人重新考慮去留問題,越來越多家庭開始籌劃遷往西部或其他相對安全區域避難。
目前,烏克蘭應急響應團隊已在科留基夫卡區與諾沃羅德-西維爾斯基市同步展開災后處置工作。除評估農業設施損失、協助制定修復方案外,工作人員還需幫助受災居民清理廢墟、修繕住房,并為無家可歸者提供臨時安置服務。
![]()
切爾尼戈夫州州長尚未就此輪襲擊發表公開聲明,但州軍事管理機構已明確表示加強防空預警機制,利用短信推送、廣播通知等多種方式提醒公眾及時接收空襲警報信息,確保能在第一時間進入掩體避險。
本輪系列襲擊再次凸顯沖突對平民日常生活的深遠沖擊。即使未造成大規模傷亡,頻繁的攻擊仍嚴重擾亂了社會運行秩序。
農民無法安心開展農事活動,企業運營頻頻中斷,居民生活在持續不安中掙扎前行。這種破壞效應不僅局限于烏克蘭本土,更會通過全球糧食貿易、能源流動等渠道向外擴散,形成跨國連鎖反應。
![]()
國際社會始終高度關注沖突區域內民用設施的保護狀況。此前多次類似事件發生后,聯合國、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等組織均已發聲,呼吁交戰雙方嚴格遵守國際人道法,避免將民用目標納入打擊范圍,以降低人道危機的發生概率。
畢竟,農業設施維系著食物供給底線,居民區保障著基本生存空間。這些基礎系統的損毀不僅帶來高昂重建成本,更會動搖民眾對未來的信心與安全感。
對于中國來說,目前尚無直接數據顯示此次襲擊已立即影響國內糧食進口節奏,但從長遠視角看,烏克蘭主產區的局勢穩定與否,直接關系到全球糧食市場的平衡狀態。
![]()
中國政府始終將糧食安全視為國家安全的重要支柱,近年來不斷優化進口結構,拓展巴西、阿根廷、俄羅斯等多個替代性供應渠道,同時強化中央與地方儲備體系建設,提升應對突發風險的能力。
然而本次事件再次表明,全球化背景下糧食系統的相互依存度空前提高,任何一處主產區的動蕩都可能演變為全球性的價格波動與供應緊張。
![]()
此次切爾尼戈夫襲擊事件,或將再度推動關于戰爭規則與民用設施保護的國際討論。
期待沖突各方能夠傾聽國際社會的普遍呼聲,尊重《日內瓦公約》相關條款,在軍事行動中最大限度規避對非戰斗目標的攻擊,讓平民得以在安全環境中維持正常生活,也讓農業生產得以延續,為未來和平重建保留希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