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專訪113位老人
線下體察5個私域直播間
分析98024條輿情信息
近日,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發布涉老私域消費調查報告,發現涉老私域直播存在以下問題:
虛假宣傳
營銷套路多
售后維權難
1
虛假宣傳頻發
涉及“優聯惠眾”“華譽優品”
等直播間
私域直播
主要指企業或個人基于自有流量池(如微信群、小程序等),針對已建立聯系的特定用戶群體,通過直播的方式與用戶進行互動和溝通的一種營銷模式。
調查發現
夸大宣傳、違規話術使用、人設與案例虛構是私域直播中最為普遍的共性問題。
113位老人中有44位在私域直播間消費過,其中:
61.36%反饋商品與描述不符;
36.36%表示遭遇話術誘導,或被主播用虛假劇情、苦情故事博取同情后引導下單。
體察發現
“優聯惠眾”直播間
主播在推廣一款熊膽粉產品時,聲稱“可治療和預防肝膽類疾病”“從整體上調節身體機能”,并在微信群中進一步強調產品適用于肝膽疾病患者,如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腫脹等,以及有痛癥、眼部疾病及皮膚疾病的患者。
![]()
▲“優聯惠眾”直播間銷售的熊膽粉產品包裝。江蘇省消保委供圖
事實上,該產品包裝上無國藥準字文號,標注的產品類別為初級農產品。
“多省云店”直播間
主播宣傳其保健產品為“讓心臟健康以及活得時間更長的鑰匙”“50歲以上的老人必須吃”“只要心臟還在跳,輔酶Q10少不掉”。
經核實,該產品為保健食品,核準的保健功能為“增強免疫力和抗氧化”。
江蘇省人民醫院老年心血管科主任醫師、副教授吳軍表示,輔酶Q10并非人人必需,健康人群無需服用。輔酶Q10會與少數藥物發生作用,消費者確有需要應在醫生指導下,遵照醫囑對癥用藥。
“華譽優品”直播間
銷售眼部霧化護理液時,聲稱“白內障患者、術后人群、青光眼患者、飛蚊癥患者,以及角膜、虹膜、視網膜出現問題的人群都一定要用,對眼睛傷害有恢復作用”。
![]()
▲“華譽優品”直播間銷售的眼部霧化液包裝標注。江蘇省消保委供圖
經核實,該產品包裝上的適用范圍明確標注為適用于青少年眼部不適,用于因學習、上網或使用電子產品長時間熬夜等用眼過度人群。
“優選灣”直播間
主播在直播中宣稱所售紅寶石鉆戒是慕尼黑國際珠寶展展臺唯一展品,歐洲專柜售價3000歐元起(約合人民幣2.5萬元),最終卻以52.1元的優惠價銷售。
![]()
▲“優選灣”直播間的直播畫面和產品介紹。江蘇省消保委供圖
實際上,該產品為合成紅寶石,市場價值遠低于宣稱價,主播刻意制造巨大價格落差,誘導消費者作出非理性購買選擇。
江蘇省消保委指出,這些夸大宣傳、虛假宣傳、將普通產品包裝成“神藥”的行為,不僅誤導消費者花費冤枉錢購買無效產品,還可能延誤正規治療不利身體健康,更涉嫌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等法律法規。
2
利誘裂變、情感話術、制造焦慮
私域直播間
多重套路設坑
? 利誘式裂變營銷
私域直播間常用線下免費領雞蛋、免費體檢、養生講座等方式鎖定老人,再引導其加入線上直播間,并通過簽到得獎勵、積分換禮品、限時折扣促銷等活動,來維持粘性。
調查中:
“鳳行天下”直播間以拉人給紅包的模式鼓勵老年人推廣,每邀請1人進群得0.3元,觀看直播、消費還能獲得額外獎勵。
這種裂變營銷模式讓更多老年消費者陷入違規營銷的陷阱,加劇了私域直播亂象的擴散速度,擴大了影響范圍。
? 情感話術捆綁
用老爹、老媽等稱呼拉近距離,每日問候飲食起居強化情感聯結,刻意制造健康焦慮,向老年人施壓。
調查中:
“多省云店”直播間主播在推廣輔酶Q10產品時,通過列舉多位名人因心臟病早逝的案例,刻意制造健康焦慮,讓老人失去理性判斷。
? 制造健康焦慮
部分直播間利用老年人信任專業權威和成功案例的心理,通過偽造專業身份、虛構成功案例騙取信任,降低老年消費者的警惕性。
3
售后維權困難
消保委提醒
購物“四不要”
專訪數據:
有過私域直播購物經歷的老年人中:
47.73%反饋商品質量差、存在質量問題;
29.55%表示售后服務差、退換貨流程復雜、拖延。
另有少部分受訪者表示曾遇到商家失聯、直播鏈接失效的現象,發生糾紛難維權。更有部分商家刻意設置退換貨障礙,以定制款、影響二次售賣等理由拒絕退貨,或引導用戶通過私人轉賬或線下交易方式,逃避平臺監管。
“優聯惠眾”直播間
在直播時未設購買渠道,而是在群里引導老人加群主微信,私下轉賬完成交易。
這種交易模式缺少平臺官方記錄及規范的購買鏈接憑證,一旦出現問題,消費者將面臨賣方身份難核實、責任主體難追溯等問題,維權途徑嚴重受限。
江蘇省消保委
特別提醒老年消費者
購物記住“四不要”
不要為領贈品拉人進群,警惕拉好友得紅包、分享鏈接得獎勵的裂變活動,避免成為違規宣傳的推手;
不要輕信宣傳介紹,購買食品或保健品時,認準國藥準字、藍帽子等標識標注,患病及時就醫,牢記食品不能治病,保健品不是藥品;
不要沖動下單,遇限時秒殺、免費送、拼團優惠、最后幾件等營銷介紹,多和子女商量,切勿被怕錯過、圖便宜的心理左右;
不要私下交易,務必通過平臺官方渠道付款,保存好訂單、支付憑證,避免因無記錄導致維權無門。消費者若遇糾紛及時聯系商家和平臺協商解決,協商無果,可向相關部門投訴,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中國消費者報新媒體編輯部出品
來源/中國消費者報·中國消費網
記者/薛晶晶
編輯/裴瑩
監制/何永鵬 任震宇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2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 - 88315476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