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初年,在面對彪悍的匈奴時,漢軍一直沒什么好的解決辦法。
不是我漢軍健兒不英勇,而是這仗壓根就沒法打。
舉一個不恰當的例子,就好比你憋著一肚子氣,擺開陣勢,準備和你的仇敵一較高下。
結果呢,對方根本不按套路出牌。
騎著個摩托車圍著你轉圈,一邊轉一邊拿彈弓打你。
![]()
你追不上他,更打不著他,你說憋屈不憋屈?
漢文帝、漢景帝那時候,就跟這一樣憋屈。
匈奴的騎兵來去如風,且馳且射。
漢軍步兵方陣還沒擺開,人家的箭雨就先到了。
而等你組織好戰車想正面沖鋒,人家早就搶完東西,一溜煙跑回大草原了。
當時,晁錯就看得明白。
他就建議說:咱得“用其長技”,找投降的匈奴人當雇傭兵,再配上戰車。
想法是挺好的,但執行起來就變味了。
用“胡人”,面子上掛不住。
戰車呢,跑的還沒騎兵快,在草原上那就是活靶子。
![]()
所以,文景兩位皇帝,只能一邊和親,一邊休養生息”。
這口氣,憋了整整七十年!
直到一個17歲的少年天子登基,他不想再忍了,他就是漢武帝劉徹。
上林苑的戰爭演習
漢武帝一上臺,就一直琢磨著,想要徹底解決匈奴問題。
但是,怎么解決呢?
當時漢軍的作戰體系,還是以步兵和戰車為主。
拿這種軍隊遠征匈奴,那就是純屬送人頭。
但天才的突破,往往來自敢于跳出固有圈子。
漢武帝,就是個不走尋常路的主兒。
![]()
他身邊有個好哥們,叫韓嫣。
他是早年投降漢朝的匈奴王子韓頹當的孫子,是個標準的“匈奴通”。
于是,畫風變了,漢武帝不滿足于在宮里看竹簡兵書。
他帶著韓嫣,還有李廣的兒子李當戶等一幫將門虎子,組建了一支騎兵衛隊:期門軍。
與侍中常侍武騎及待詔隴西北地良家子能騎射者期諸殿門,故有“期門”之 號自此始。
少年漢武帝,帶領著期門軍,跑到長安周邊的上林苑,模擬匈奴人打獵!
每年的八九月份,正是草原上“大會蹛林”的季節,匈奴人都會聚會、狩獵、搞演習。
漢武帝也帶著這幫精銳少年,“北至池陽,西至黃山,南獵長楊,東游宜春”,把打獵當成了軍事演習。
![]()
這在當時的老派大臣看來,簡直是“不務正業”,是小皇帝的游戲。
但,這背后恰恰是漢軍技戰術轉向的開始!
漢武帝是在用最直接的方式,學習、理解乃至最終超越他的對手。
他想從骨子里,把自己和這支小部隊,變成比匈奴更匈奴的騎兵。
第一次亮劍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元光六年,漢武帝憋了多年的大招終于放出。
他派四路大將,各率一萬騎兵,主動出擊匈奴。
這是自劉邦“白登之圍”后,漢軍第一次大規模主動進攻。
![]()
結果怎么樣?慘敗!
四路大軍,只有衛青運氣好,偷襲得手。
公孫敖損失七千騎,最慘的“飛將軍”李廣竟然全軍覆沒。
四萬精銳騎兵,回來不到一半。
為什么會敗得如此之慘?原因很簡單。
漢軍騎兵的訓練時間,相對于匈奴來說太短了。
想在騎射上,和從小在馬背上長大的匈奴人比拼,那就是純屬找虐。
匈奴人在飛奔顛簸的馬背上射箭的技能,是用童年和無數牛羊“喂”出來的肌肉記憶。
漢軍騎兵大部分是半路出家,和匈奴人完全沒法比。
險道傾仄,且馳且射,中國之騎弗與也。
這次慘敗,像一盆冰水,澆醒了漢武帝和漢軍將領。
![]()
在別人設定的賽道里,你永遠無法戰勝規則制定者。
想贏,就必須換賽道,必須掀桌子!
衛青霍去病的戰術革新
這時候,我們的兩位主角,衛青和霍去病閃亮登場。
兩人有個共同點:都是“外戚”,都是年輕人,都沒受過正統的軍事教育。
用今天的話說,就是“野路子”出身。
衛青,以前是平陽公主家的“騎奴”。
霍去病更狂,漢武帝讓他學古代兵法,他直接說:打仗看的是臨場發揮,學那些老古董干啥!
顧方略何如耳,不至學古兵法
正是這種“沒有包袱”,讓他們成為了天生的革新高手。
![]()
在衛霍看來,雖然我們騎射不如你,但我們是組織度更高的農耕文明!
我們擅長的是什么?是紀律,是陣型,是正面“剛”的肉搏!
于是,一套全新的騎兵戰術被摸索出來了。
核心就八個字:揚長避短,沖擊肉搏!
首先利用投降的匈奴人做向導,發揮國力優勢,進行大縱深迂回。
然后,繞到匈奴人想不到的地方,突然出現,打他個措手不及。
比如,衛青夜襲右賢王,直接把匈奴王的宴會場變成了屠宰場。
這個戰術,一旦接敵,就想盡一切辦法快速貼近,讓戰場變成近身肉搏式的混戰。
因為,一旦進入臉貼臉的階段,匈奴人的弓箭就廢了。
并且,以后漢軍騎兵的主要武器,從弓箭換成長戟。
![]()
騎兵的作戰方式,也從騎射改成沖擊。
利用馬速,像步兵方陣一樣把敵人捅下馬!
在山東出土的漢代畫像石上,反復出現漢軍持戟騎兵捅死尖頂帽匈奴弓箭手的畫面,這就是當時戰術的生動寫照。
這套打法,說白了就是:放棄和你比“遠程消耗”,直接“閃現”開“狂暴”,貼臉輸出!
用自身的紀律和組織度,廢掉匈奴的機動性和射程優勢。
漠北決戰,定乾坤
這套打法的巔峰,是元狩四年的漠北決戰。
衛青、霍去病各率五萬精騎,攜帶十四萬匹戰馬,發動了中國戰爭史上空前的遠征。
衛青,正面遭遇匈奴單于主力。
匈奴單于以為漢軍勞師遠征,已是強弩之末,決定正面硬剛。
![]()
結果,衛青先用武剛車結成臨時營壘穩住陣腳。
然后,派騎兵迅速出擊黏住敵軍。
黃昏時分,狂風大作,沙石撲面,能見度幾乎為零。
這天氣,匈奴的遠程打擊能力基本報廢。
衛青當機立斷,下令全軍左右兩翼包抄,與匈奴人攪在一起,展開了最殘酷的肉搏混戰。
戰斗的過程,史料記載很簡略。
時已昏,漢匈奴相紛絮,殺傷大當。
不過,我們依然可以想象那個畫面:
風沙中,戰馬嘶鳴,刀戟碰撞,雙方騎兵扭打在一起,從馬背打到地面。
![]()
匈奴人一身騎射本領無處施展,而漢軍則把他們最熟悉的步兵肉搏模式,在草原上完美復刻。
戰至天亮,匈奴主力被擊潰,單于連夜逃跑。
與此同時,霍去病那邊更是戰績輝煌,斬首七萬多。
這一仗,直接把匈奴的脊梁骨打斷。
從此,匈奴遠遁,而漠南再無王庭……
反正收藏你也不看,點個贊得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