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盾構機改造完成
在軟土地層與高水壓的雙重挑戰下,如何安全、高效地建設城市能源“生命線”?在上海漕涇綜合能源中心二期項目中,上海建工機施集團項目團隊在電廠取排水隧道施工領域,采用盾構機刀盤直接切削玻璃纖維墻的全新工藝,成功實現取水隧道盾構安全始發,該工藝為國內首例。
作為上海市“十四五”重點能源工程,漕涇綜合能源中心二期項目肩負著優化區域能源結構、增強電網調峰能力的重任。其廠外取排水隧道工程,是保障電廠穩定運行的核心配套。
然而,項目地處金山濱海區域,地質條件復雜,水壓高、土層軟弱。在傳統盾構施工中,隧道始發前必須進行“洞門鑿除”,這一工序不僅耗時較長,且極易引發涌水、涌砂等險情。
為從源頭破解這一安全瓶頸,項目團隊創新性地采用玻璃纖維增強筋(GFRP筋)替代傳統鋼筋,與沉井主體結構一次性澆筑,形成一道既堅固又可切削的特殊洞門。這種新型材料抗拉強度高,又能被盾構機刀盤直接磨削,從而告別了高風險的人工鑿除工序,施工效率與安全性大大提升。
![]()
玻璃纖維增強筋
為確保這項全國首例工藝的成功,項目團隊對盾構機進行“量身定制”。通過計算機三維模擬與有限元分析,對刀盤進行升級,配備的“滾刀+撕裂刀”負責啃咬堅硬混凝土,“刮刀”負責清理軟土的復合刀具系統,實現了高效協同。
施工過程中,團隊以毫米級的精度控制刀具貫入度,實時監測刀盤扭矩與推力變化,如同為盾構機裝上了“感知神經”。同時,通過優化渣土改良技術,確保排渣順暢。在洞門密封環節,更是加裝了鋼絲密封刷與橡膠簾布板“雙保險”,為高水壓環境下的施工安全筑牢了最后一道防線。
此次技術突破不僅保障了漕涇綜合能源中心的建設,還形成了一套可復制、可推廣的“實踐樣本”,為今后類似電廠取排水隧道工程提供了寶貴經驗。
原標題:《國內首例!“智慧之刃”填補能源隧道施工技術空白》
欄目編輯:金志剛 題圖來源:采訪對象供圖 圖片來源:采訪對象供圖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裘穎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