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哈嘍大家好!小編今天給大家來講講中巴合作的核潛艇最新消息。中巴軍事合作再傳重磅消息:雙方聯合研發的漢古爾級常規潛艇,將于明年迎來首批入役。
據多家媒體及中巴軍工合作項目披露,在驍龍戰機、殲10CE、PD15、ZDK003以及054AP等裝備相繼落地后,漢古爾級潛艇的即將服役。
標志著中巴軍工合作從空中、水面正式延伸至水下核心領域,形成了全方位的裝備合作矩陣。根據雙方合作規劃,漢古爾級潛艇采取“分段建造”模式,前四艘由中國完成制造,后四艘則移交巴基斯坦本土生產線進行組裝。
![]()
這種“制造+技術轉讓”的合作方式,并非簡單的裝備輸出,而是一套完整的工業能力培育方案,巴基斯坦將通過參與后四艘潛艇的建造流程;
逐步掌握常規潛艇的總裝、關鍵部件集成等核心技術,短時間內實現從“潛艇使用國”向“具備本土組裝能力的潛艇技術擁有國”的跨越。
該型潛艇最大的技術亮點是搭載了不依賴空氣推進系統(AIP),可實現長時間靜音航行,武器配置采用模塊化設計,潛射導彈、重型魚雷等裝備可根據作戰需求靈活搭配。
![]()
不依賴空氣推進系統對常規潛艇的作戰效能提升至關重要。傳統常規潛艇依賴蓄電池供電,水下航行一段時間后就需上浮至通氣管狀態充電,極易暴露目標;
而漢古爾級搭載的AIP系統,據公開資料顯示,可通過內部燃料化學反應提供持續動力,支持潛艇在水下以較低航速連續航行2至3周,既能保持隱蔽性,又能在發現目標時快速切換至攻擊狀態,大幅提升水下突襲能力。
![]()
這一技術的應用,讓漢古爾級潛艇躋身世界先進常規潛艇行列,也讓中巴在水下核心裝備領域的合作取得決定性突破。
漢古爾級的突破并非偶然,而是中巴數十年軍工合作積淀的結果。早在上世紀,雙方就已在殲6、殲7等戰機項目上展開深度合作,奠定了堅實的互信基礎。
![]()
![]()
進入新世紀后,驍龍戰機的合作成為標桿,中國不僅向巴基斯坦批量交付裝備,更協助其搭建起完整的生產線,支持巴方根據自身需求進行技術升級,甚至聯合開拓國際市場,讓驍龍戰機成為多個國家的空軍主力。
而殲10CE作為中國出口型先進戰機,列裝巴基斯坦后,憑借其先進的航電系統、超視距作戰能力和多任務執行能力,已成為巴空軍應對區域空中威脅的核心裝備之一,進一步完善了巴空軍的作戰體系。
![]()
更深層的意義在于,常規潛艇的合作遠比戰機復雜,堪稱軍事工業的“技術富礦”。艇殼需承受數百米深海的高壓,對材料強度與焊接工藝要求極高;
聲納系統要在復雜水文環境中精準捕捉目標,考驗著電子信息領域的集成能力;水下指揮控制系統則需實現導航、通信、武器發射的無縫協同,涉及多學科技術融合。
這些核心技術的共享與轉讓,絕非普通合作所能實現,直接印證中巴軍事互信已達到戰略協作的頂級水平。
![]()
這種技術優勢轉化為實戰能力后,將直接改變地區水下力量格局。8艘漢古爾級潛艇列裝后,巴基斯坦海軍在與印度海軍的水下對峙中將獲得顯著優勢。
印度海軍雖批量引進基洛級、鲉魚級等潛艇,但受限于本土維護體系不完善、裝備兼容性不足以及訓練保障水平等問題,實際作戰效能大打折扣。
反觀漢古爾級,憑借AIP系統的隱蔽優勢與體系化的武器配置,足以應對印度現有水下力量,形成有效的戰略制衡。
![]()
![]()
漢古爾級潛艇的即將入役,不僅是單一裝備的突破,更是中巴合作從“裝備輸出”向“能力共建”的質變。從戰機生產線到潛艇組裝技術,中國正幫助巴基斯坦構建起自主可控的國防工業體系框架。
外界結合中巴軍工合作慣例推測,下一個重磅消息或將涉及更先進裝備的合作,若能實現,巴基斯坦將憑借空中先進戰機與水下靜音潛艇的組合,實現海空作戰能力的跨越式提升。
![]()
這場跨越海陸空的深度合作,早已超越單純的武器交易范疇。它既是巴基斯坦提升國防實力、維護區域安全的現實選擇,也是中國軍工技術成熟、產業升級的直接體現,更構建起國與國之間基于平等互信的合作典范。
漢古爾級潛艇明年的入役,只是這場長期合作的新起點,未來中巴在軍工領域的協同發展,更值得關注與期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